崔炳光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言文;《爱莲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3-0062-01
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有机整合教学文本可能带给学生素养发展的价值,选择适合的内容,确定适切的目标,并巧妙地把这种价值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落实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上来。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笔者以《爱莲说》为例,谈几点实践经验。
1.多种形式,以读为主线培养语感。读准字音与停顿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教学《爱莲说》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笔者出示含有难读字注音与长句停顿的课文,指名学生朗读,落实字词读音,重点指导读好长句停顿。接下来出示没有标点的“白文”,学生练习试读,教师示范指导放慢语速、用舒缓语气朗读,学生齐声吟诵,情味盎然,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整节课,读为主线,教师采用灵活的方式逐步指导学生读准读顺,读出“味道”,读出“美感”,读进感情,读出气势,熟读成诵,既丰富文言积累,又培养文言语感。
2.层层深入,学以致用促进思维提升。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維为主,逻辑推理能力薄弱,对一些教学难点不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一步步引导学生具体、深入地理解教学难点。《爱莲说》作者不惜笔墨写了菊花和牡丹,用意何在,是一难点。笔者在引导学生认识菊花、牡丹都是配角,起到陪衬、烘托的作用后,分步指导学生理解“菊花”的衬托作用——第一步,识菊:菊花有什么特点?第二步,识人:作者在文中把菊比作什么人?你认为这种比喻恰当吗?谁爱菊?体现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第三步,比较:隐士与君子有何异同?第四步,结论:作者写菊花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层层推理,学生理解了作者写菊花的意图后,再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写“牡丹”的作用。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学生不仅明晰了衬托手法的作用,而且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读析结合,品文学言树立正确价值观。文言文教学既要重视文章思想内容、文化意蕴、艺术手法的学习,也要重视必要的古汉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做到“言文并重”“言文统一”,实现“文”与“言”的巧妙融合。
第一,选择重点,授生以渔。在指导学生理解文言词句时,教师应选择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例如,“蔓”和“植”,指导学生学习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濯清涟”是状语后置句,“莲之爱”是宾语前置句,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句法的特点,发现文言表达规律,积累文言经验。第二,咬文嚼字,读析结合。融古汉语字词教学于内容理解、语言赏析、朗读感悟中,是实现“言文统一”的有效途径。例如:文本中对“君子”一词的理解,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先是抽象地理解为“品德高尚的人”;而后通过联想、分析莲花身上的君子美好品质,学生对“君子”的理解变得具体、形象;最后通过解读周敦颐资料,学生对“君子”内涵的理解会更加真切、生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