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SWOT模型分析多元化招聘方式与大学生就业

2017-12-26 01:11
当代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多元化毕业生

张 月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应用SWOT模型分析多元化招聘方式与大学生就业

张 月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本文运用SWOT模型分析多元化招聘方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化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帮助大学应届毕业生甚至在校生了解求职市场、理解企业招聘方式,提高就业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优势分析,即大学生自身特质、更多求职机会、降低求职费用;劣势分析,即简历内容单一、用人单位招聘成本增加、任职资格严苛、招聘信息真假难辨;机遇分析,即积累求职经验;威胁分析,即关键字筛选功能和严峻就业形势。

招聘方式;大学生就业;SWOT模型

一、引言

2015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达749万人,较2014年增加22万人,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1]。据专家预测2016年应届毕业生有增无减,求职场面愈演愈烈。“就业难”与“招人难”两大问题并存,虽数量上供需平衡,但实质由于毕业生缺乏职场经验和高预期薪酬使得供远不足求。加之互联网时代使得用人单位招聘方式趋于多元化,而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数量泛滥,质量却差强人意。多元化招聘方式既提供就职契机也带来潜在危机。

二、多元化招聘方式

用人单位要想在激烈市场上竞争处于不败地位,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高质量人才的取得关键是在于企业招聘工作的好坏[2]。目前招聘方式有传统招聘和电子招聘两大类,关于其好坏无绝对定义,而在于用人单位自身特点。

1、传统招聘方式

(1)发布广告

发布广告指在报纸媒介规定版位上刊登本单位招聘信息,包括招聘单位、招聘职位、招聘要求、联系方式等。该方式适于各类用人单位,对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来说其成本、成功率较低,但传播速度快、方便求知者及时了解用人单位信息、真实可信。但如今招聘类报纸和综合类大报面临互联网的巨大挑战。

(2)借助中介

现场招聘会是地标性事物,像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洽谈会、猎头公司、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往往在固定场所开展专场或综合类招聘会,以用人单位摆展位并准备招聘宣传物料、安排招聘专员的形式开展,能切实了解同类用人单位招聘行情。而就业中介机构不仅为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也为求职者择业。

(3)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是用人单位专门在毕业求职季到对口高等院校开展宣讲会、组织专场招聘,通常在每年的3月、7月、11月开展。

(4)熟人推荐

这种招聘方式廉价、诚信度高,通过组织内部人员、合作伙伴、外部人员推荐合适人选。主要依靠社会关系网络,因此该种招聘方式弊病是会形成裙带关系,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实施。

2、电子招聘

传统招聘方式面临巨大挑战,依赖网络进行的招聘应运而生,比如电子简历、职业招聘网站、视频招聘等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用人单位扩大招聘范围、提高新入职员工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求职者迅速搜集合适岗位,进行合理参照比较。

(1)用人单位官方网站

正规用人单位普遍有官方网站,内容包括单位基础信息、重要人事调整、财务报告、招聘信息等资讯。不少单位甚至开通线上简历投递渠道、公布求职官方邮箱、咨询电话。它代表用人单位的整体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象征。但虚假网站滥竽充数现象严重,使得社会经验尚浅和网络认知不到位的青年、老年人易上当受骗。

(2)职业招聘网站

现国内知名度高的职业招聘网站有智联、51job、前程无忧、猎聘网、中华英才网等。它们既可电脑操作也可手机操作,每一个求职用户有自己的账户并登记基本求职信息、完善电子简历,根据求职单位或岗位进行大数据搜索,向心仪单位投递电子简历,等待初步结果。其招聘信息是用人单位与其达成交易公布的。这种招聘方式不受时空限制、轻松方便、简历易于保存[3]。但招聘网站服务商主要以营利为主,忽视招聘信息的真实性。

(3)视频招聘

视频招聘是一种借助网络和视频工具,招聘双方在特定场所进行的招聘[3]。其实现了双方沟通,规避了简历的“纸上谈兵”,有利于用人单位由内而外了解求职者,有利于求职者了解应聘单位的人文环境、发展现状、薪酬问题等方面。

三、分析讨论

现用人单位招聘方式主要有以上两大类、七小种,多元化招聘方式在我国仍处于兼顾状态,无明显优劣之分,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摒弃传统。本文从用人单位、大学应届毕业生、招聘方式出发,运用SWOT模型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系统阐述多元化招聘方式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

1.优势分析

(1)大学生自身特质

首先,电子招聘霸占招聘方式的半边天,而大学生能快速学习和适应新兴技术,他们总能在几分钟内清楚一个职业招聘APP的构造,能很容易的切换、识别不同招聘APP。其次,大多数大学生参加丰富的课外社团活动和各种学术、非学术比赛,这些难得可贵的经验为简历填光增彩,同时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最后,大学生接受3-5年高等教育,比社会人更有礼貌、逻辑更紧密、理论知识牢靠,这是用人单位始终坚持引进大学应届毕业生的重要原因。

(2)求职费用降低

2007年,一项关于大学生求职费用的调查研究中显示:在求职阶段,94.43%的大学生各方面的花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没有增加的仅占5.57%。其中,有一定的增加占68.74%,而大幅度增加,甚至超过平时的一倍以上的占25.69[4]。而随着招聘渠道逐渐从线下转移线上,反复的交通费、餐饮费、衣着费、外貌打扮费能减少相当一部分。

文献[9]对传统全桥整流电路、同步开关电路(SSHI)与并联电感同步开关电路(P-SSHI)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采用P-SSHI电路比其他两种电路的能量俘获效率高。文献[10]对同步电荷提取(SCE)技术和P-SSHI电路的输出功率进行比较,发现P-SSHI电路的平均输出功率是SCE电路的1.6倍。相比其他几种压电能量俘获电路,P-SSHI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能量提取效率高,因此已经成为压电能量俘获的主流技术。

(3)求职机会增加,成功率提高

“手机党”大学生能快速搜寻各类招聘信息,及时投递电子简历,不会因错过现场招聘会而失去求职机会。而现如今市场经济呈现怪异发展现象、难以捉摸,大学生就业像是一场博弈。因此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多元化招聘方式能了解到更多的招聘消息,能“海投”简历,大大增加求职成功率。

2.劣势分析

(1)简历内容单一,缺乏竞争优势

我国高等教育偏重理论、缺乏实践,这一弊病在文科专业中显而易见。一位普通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说:“我是管理专业学生,大一大二玩的很嗨,大三则纠结考研、考公或直接就业,没有老师帮助我们怎么走好未来的路,一直很茫然。大四毕业发现自己连一次正规实习都没有,根本不知道怎么写好一份简历。”茫然的大学生活是很多国内学子的真实写照,手机不离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严重缺失实践经验。这导致众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即使在多招聘渠道下,也无法丰富自己的简历。

(2)用人单位招聘成本增加,任职资格严苛

(3)招聘信息真假难辨

招聘网站上会出现一些低智能岗位且高薪的虚假招聘消息,像智联、51job这样的知名职业网站也不能完全避免。而关于招聘网站对用人单位进行审核的说法不一,他们认为少数招聘网站会进行审核,审核方式是通过检查客户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因此审核漏洞百出,不能百分百保证招聘消息的真实性。而应届毕业生求职心切、缺乏社会经验,对于虚假招聘消息缺乏辨识力。

3、机遇分析

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薄弱、实务操作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不成熟,能找到心满意足的单位实属不易。而多元化招聘方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机会,一次两次的求职不成功,可以自我反省,是预期职位不合适自己还是预期薪酬不符实际?还是其他问题?这样,即使是“白纸一张”的应届毕业生,也能更了解自己、了解就业市场、了解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从而积累求职经验,找到更适合的工作岗位。

4、威胁分析

(1)关键字筛选

这里指的“关键字筛选”是用人单位从招聘网站买下定量简历后,使用关键字筛选功能进行简历筛选。例如任职资格是本科学历,那么填有“大专”字样的简历会被直接移除。但关键字与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密切相关,用人单位设置的关键字是未知的,这对没有简历制作经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有一定风险。

(2)就业形势严峻

电子招聘的普及使得求职不再局限于有限区域,跨地域、跨国、跨大洋求职更简易。这给大学应届毕业生带来无限的求职竞争对手。再加之社会需求相对疲软,“僧多粥少”无疑是诠释当前就业形势的最佳形容词。

四、结语

我国政府已出台了多项大学生就业政策,比如鼓励大学生下基层、规定党政机关优先录用大学生、给予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户口和人事档案管理等。不可否认,求职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就业能力是每个大学生的必备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基础层能力、求职层能力、发展能力,其中求职层能力是抓住应聘机会,同时在应聘过程中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并成功获取应聘职位的能力素质,体现在获取就业信息、把握就业机会,并通过角色转换进入应聘状态而取得标的岗位这几个环节之中[5]。

在招聘方式呈现多元化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该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增加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制定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杜绝盲目跟风和荒度光阴,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就业基础能力和求职能力。

[1]央广网:2015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史上“最难就业季”[EB/OL].http://china.cnr.cn/news/20150524/t20150524_518 621382.shtml,2015-05-24.

[2]李娜、杜晓曦、王金波:企业人才招聘现状问题及趋势[J].人才战略,2013(11).

[3]李元勋,廖泉文.招聘方式趋势研究[J].经济论坛,2009(24).

[4]洛晓萍:大学生求职费用问题探讨[J].教育艺术,2007(1).

[5]余长春、王润斌: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周晓梅)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多元化毕业生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1.举证责任倒置对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意义?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