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素娥
摘 要: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亦如此。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教学细节蕴含教育技巧和教育智慧,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可生成教学细节,要关注生成,巧妙设置,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细节;导入;结;提问 ; 评价;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60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都说明细节虽小、作用重大——细节往往决定一件事的成败。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却蕴含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深刻。
一、导入环节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一篇文章,假如开头部分新颖有趣,就会吸引读者读下去。上课也如此。导入环节做得好,就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导入有哪些方式呢?(1)名句导入式。古诗文名句语言隽永,意蕴丰厚,结合课文特点,恰当引用名句,能使学生产生联想或想象,感受课文的精妙之处。(2)故事吸引式。用故事来导入课文,会激发学生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情境创设式。授课开始,教师如能创设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快速入境,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设疑导入法。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一个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在新课学习中寻找答案。
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一步,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要为教学目标和重点服务,与讲课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导入应切合学生实际(知识基础、生活阅历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结尾环节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一节课的结尾好比一篇文章的结尾,有着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总结升华、诱发兴趣等作用。
课堂结尾有以下方法:(1)总结概括法。教师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作出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2)对照比较法。教师在教学结束之时,从思想内容、形象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将新旧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使学生把握特点,加深理解。(3)设置悬念法。结合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构成悬念,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开讲创造条件。(4)课外延伸法。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教师还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优秀的教学结尾,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它能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启迪思考,能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促使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若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要注意“三度”。(1)角度。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提问的切入点。选准一个适当的角度提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减少理解障碍。(2)难度。课堂提问要把握难易程度,就如树上的果实,需要跳一跳才能得到。(3)梯度。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搭建思考的阶梯,增加阶梯的密度。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切不可把提问当做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热闹,而不讲求实效。
四、评价语言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多一些赏识与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时,我们有时会不经意地评价:“这位同学回答得不够完整,谁补充?”这是一种否定性评价,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样的情况,可以换一种说法:“这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已经答出一部分了。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面?”这种鼓励性评价能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情感投入
教学的成功,不仅有赖于教师丰富的知识、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投入。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时,自然会喜欢教师,并对他教的学科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师如何进行情感投入呢?
1.关心了解学生。教师在课下应有意识地和学生“套近乎”,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尊重信任學生。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可以给学生极大的精神鼓舞,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
3.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对后进生更应热情鼓励,以促进其品行、学业等方面的转化。
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把赤诚之心献给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好感和信赖,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对于每一个教学细节的处理看似不起眼,但它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要精心打造好教学细节,使课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黄雅特.浅谈初中语文细节教学[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8):104 .
[2] 严丽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细节[J].中学课程辅导,2011(11)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