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杨
问学课堂指的是在问中学,以问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对于发展学生语文思辨能力有很大的好处。问学课堂不仅强调教师合理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意识到学什么内容,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探讨,构筑语文教学多元对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构筑起良好的问学课堂,将促使学生全面提高思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主动探究,拓展思维广度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围绕探究的主题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变得更加宽广,考虑的方面也会更多,思考的角度会更加全面。
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先让学生分析文中“我”的行为和动作,然后让学生分析当母亲看见“我”的这些暴怒的行为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最后让学生由此拓展开,思考“好好儿活”和“菊花”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我”的喜怒无常源自于双腿瘫痪,母亲为了促使其放松心情故此提出去看花,但是却被“我”粗暴拒绝。当母亲去世后,“我”意识到其情感,故此将“看花”和怀念母亲联系在一起,并决定遵循母亲的意愿“好好儿活”。
学者常相波提出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用学生感到疑惑的内容促使其内心激起波澜,进而潜心思考。这样能让学生既获得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二、多元對话,钻探思维深度
学习是学生、课本、教师之间进行多元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一种逻辑思辨的过程,在对话中学生的思考越来越深入,这能令其提高思维的深度。围绕文本进行多元对话必须将思维的过程和文本紧密结合在一起,切不可脱离文本的内容进行,否则会影响学生思辨的效果。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代表皇帝、大臣、骗子、小孩等。随后提出问题,如对皇帝组的学生提出:“皇帝为何不想承认自己看不见衣服?”对臣子组提问:“臣子为何不对皇帝直言不讳?”对骗子组提问:“骗子是否担心自己的骗局被人识破?”对孩子组提问:“孩子为何敢于说出真相?”在学生综合讨论后,教师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围绕文本主题提出追问,和学生一起探讨这篇文章的主旨:“作为一篇童话,为何这篇文章要展现出人世间的丑恶呢?这样的童话适合给孩子看吗?”学生提出:“或许这是给成人看的童话。”也有学生提出:“或许作者想要告诉孩子在长大后不要丧失童趣,成为这样的人。”
和文本之间进行多元对话应该由浅入深地进行,先从思考文本词句开始,然后尝试探究文本的语言形式,再思考文本主题、内涵等更为深层次的内容。这样的分析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调换迁移,启迪思维判断
语文思辨能力的提高还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一些词句调换成另一些词句,思考替换后文本的语义和内涵是否发生变化。这样的思辨过程是学生和文本进行亲密接触的过程,能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文本需要有判断性思维,令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吸收并掌握语言。
在指导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某些词句。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这里的“顶”能否用其它词替代,如“戴”“放”等。学生在分析后指出,“树尖”给人高而尖的感觉,这和“顶”的状态一致。此外,“顶”的状态体现出“雪”的量不多,和“小雪”相互呼应。同时也暗喻了和“日本看护妇”的形象一致。由此可见作者精心挑选词汇,力求更传神地展现济南的状态。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其他词句。如作者十分擅长使用动词,在描写山尖时用了“镶”,描写山坡用了“穿”,描写山腰则用“露”,这些词汇都具有拟人的特点,十分形象地展现出济南山水的状态。
调换文字的过程充满了思辨气息,这种方法从文本出发,再跳出文本,迁移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方面。教师要多进行这种具有生发性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品味辨析中掌握运用文字的诀窍。
学者常相波提出,在构筑语文问学课堂时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思辨特点,采用自发的、探究讨论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之中。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有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锻炼语文思辨能力,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东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