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角度的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问题研究

2017-12-25 11:41刘振兴
科教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高职院校培养

刘振兴

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办学特点,而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主要是培养基层组织成员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等,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代工业化社会发展。所以,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践教育工作中,应关注共青团工作问题。同时,结合共青团工作现况,探索共青团工作的具体创新路径,继而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开展一系列共青团组织活动。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特点,然后阐述了共青团工作创新问题发展对策。

关键词 创新 教育 培养 高职院校 共青团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36

Research on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LIU Zhenxing

(Tianjin Petroleum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301607)

Abstract Employment oriented, is the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urrent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s the cultivation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members coordination ability, organizational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nd so on, allowing them to better adapt to the modern industrialized society.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ork, explore the specific innovation path of the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then around the school party and government center, to carry out a series of activitie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ork, innov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nov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vocational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ork

1 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现状及特点分析

1.1 共青团工作现状

截止到目前为止,就相关数据表明我国高职院校已经达到了1344所。其中,公办的高职院校有944所,民办的高职院校有400所,而所有高职院校的年招收规模也逐渐超过了310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1/2左右。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作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关系着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从现阶段共青团工作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共青团工作开展过程中延续了本科院校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即逐渐成为本科院校“跟随者”,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同时,因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可行性的团组织建设体系,因而,软硬件条件、经费资源、人员配置等均不如本科院校,始终处于“跟不上,少内涵”的共青团工作局面,影响到了共青团组织作用的发挥。

第二,共青团组织覆盖面狭窄、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未发挥自身发展特色等均是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现状的表现。

1.2 高职院校青年特点

高职院校青年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因高职院校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所以这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个人追求更加务实。即注重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和技能,在毕业后,立足于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

第二,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较低,所以,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评价不高,致使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表现出自信心不高、时常感到失落、迷茫、盲从的心理。为此,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创新过程中,必须结合高职院校青年具体特点,逐步完善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2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问题分析

2.1 共青团工作缺乏特色,亮点不足

在部分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开展过程中,因很多团干部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惰心理,因而,在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安排过程中一味的效仿本科院校。除此之外,共青团组织项目模仿多,创新少,未發挥自身优势,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了工作思路方面,就此表现出共青团工作缺乏特色的问题。此外,因大多数高职院校领导将共青团工作错误的认为“可有可无”的群众组织,因而,使得工作创新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始终处于不积极、不主动的工作格局,最终阻碍了共青团工作特点的显现。

2.2 工作缺乏综合考虑,各自为战

因高职院校始终践行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所以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五四红旗团委评优、“技能大比武”等活动的组织,且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因现阶段高职院校团员流动大,所以加大了全员性大会召开难度,忽视了对综合因素的考虑,以各自为战形式进行共青团工作。

2.3 缺乏信息化发展,互联网思维不足

在信息技术领域快速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开展中宣传渠道、工作途径、工作载体等遭到了严重的冲击。但因现阶段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仍然缺少微信、QQ、微博、短信、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应用意识,就此影响到了共青团工作效率。此外,因高职院校共青团经费保障不足,因而限制了共青团组织发展中软硬件条件的革新,遏制了信息化发展步伐。为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青年主体作用,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应提高互联网发展思维,不断创新共青团工作形式。

2.4 引导不足,缺乏凝聚力

缺乏凝聚力也是高职院校共青团创新工作表现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主要体现在因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青年缺乏学习意识,对文化科技、团务知识等内容的学习兴致不高,就此在团组织管理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号召力,甚至使得团体凝聚力丧失,逐渐失去了共青团组织建设价值。

3基于创新角度的共青团工作发展对策研究

3.1 立足特色,把握共青团工作发展亮点

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创新共青團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激发高职学生潜在能力,应从特色化角度入手,创新共青团工作发展。首先,在共青团工作创新过程中应结合高职院校专业优势、专业特点、青年特色等等,定位共青团组织工作内容。例如组织富有影响力和特色化的团体活动,即“社团魅力形象大使选拔赛”、“校园十佳歌手公益演唱会”等等,并注重成立“党员大学生关爱中心帮扶基金”,帮助高职院校青年实现自我价值,且立足于每一位青年的专业特点,对其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职业观念等进行教育,就此通过特色化的工作形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其次,某院校在共青团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突出工作特色,结合本院校专业特点,设置了“两大活动、一大阵地”的特色化工作形式。其中,活动阵地是指社团活动阵地;而两大活动,是指高职学生技能赛事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技能赛事主要包括了网站制作大赛、动漫比赛等专业性团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了家电义务维修、通信设备免费检修等组织项目,最终通过富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形式,达到了共青团工作目的。

3.2 立足整体,统筹各个发展环境

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创新过程中,注重统筹各个发展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共青团工作创新期间,应做好与上级团组织的整体部署工作,并充分考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党政工作要求,确定具体的团组织活动内容,达到最佳的共青团工作效果。例如某高职院校在共青团工作创新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创新效果,即立足于学生兴趣、爱好和本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组织了职业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团组织活动,使得团员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可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继而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到工作岗位环境下。其次,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创新路径探索过程中,应强调共青团工作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整体性[1]。例如在共青团组织活动举办过程中,可推广“学技能、学先进”的“说学”活动,即以PPT、VCR等为载体,展示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学习技能,最终发挥优异学习成果的导向性作用,使得全体学生都能不断充实自身知识,达到健康的成长状态。

3.3 立足互联网,引入互联网+思维

因现阶段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覆盖面较为狭窄,所以限制了共青团影响力的发挥。为此,为了扩大团组织覆盖面积,达到最佳的共青团工作实施效果,应引入“互联网+”思维,即搭建团组织互联网工作平台。例如利用互联网工作界面,建立一个顶岗实习临时团支部网络平台,并将网络平台分为若干个板块。包括石油工程系——长城润滑油公司、电子信息系——小米公司等等,就此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让高职院校青年可及时了解到定岗实习信息,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2]此外,为了强化学校——团员——企业三者的联系,那么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创新过程中,应借助微信、QQ等交友工具,向企业、学校推送“快乐分享树典型活动”、“创优学先”等团组织活动信息,获得企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基地建设空间,并服务于学院青年,让学生在团组织活动参与过程中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并且进一步强化自身就业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4 立足引导,提升凝聚力

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创新工作开展期间,也应注重落实引导工作,构建一个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团组织,增强团组织凝聚力,从大局角度入手,组织相关团组织项目,聚集集体智慧,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共青团工作环境。此外,在共青团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凝聚青年合力,应尝试组织一些道德实践活动。继而通过道德实践活动的组织指导青年道德行为、道德修养,或者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最终实现共青团凝聚力的增强。另外,在共青团组织活动举办过程中,应从青年兴趣、爱好角度入手,开展团日活动。同时,在团日活动开展期间,导入富有感染力的活动项目。[3]包括“唱读讲传”、“传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等等,使得高职院校青年受到团日活动的熏陶,强化自身集体精神,提高团组织凝聚力,更好地完成共青团创新工作,并服务于所有青年,锻炼青年人群综合素养,促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国家所需的栋梁之才。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着缺乏特色、缺乏综合考虑、缺乏信息化手段、缺乏引导等诸多问题,影响到了共青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因此,为了践行“工学结合”教育理念,达到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于创新角度,不断改进共青团工作发展特色。同时,引入“互联网+”思维,并且注重对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引导,由此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并通过共青团工作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带动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虎,钱玉婷.试论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定位与机制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0(22):67-68.

[2] 毛厌草.基于“素质拓展实践包”开发的高职院校共青团实践育人路径的探究[J].理论观察,2015.20(10):151-153.

[3] 金曼.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3):278-279.

猜你喜欢
共青团工作高职院校培养
新时代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改革意识研究
商校共青团工作对学生正能量影响研究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共青团政工的发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