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华+张凤英+董冠丽
【摘 要】以子课题为切入口,从不同纬度选择不同的研究主题,揭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规律。采用“三阶段三课型”的教学流程,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创新意识。
【关键词】子课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此为导向,我们以子课题研究为途径,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一些思考阐述如下:
一、在子课题研究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依据
新课标中所提到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课内外进行语文学习的种种实践方式,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也包括参观访问、办报办刊、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还包括课外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以及利用现代媒体、图书馆等进行的语文学习等。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大课题为总方向,紧随教育教学的节拍,紧密结合学校和本区域资源、时令特点等确定活动内容,一个活动定为一个子课题,将总课题研究内容分解与细化为若干个小目标,势必会降低课题实施的难度。而且能多角度、多层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由于要从不同的层面来揭示总课题的内在规律,子课题的纬度也不尽相同。比如,结合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综合活动课的要求,学完六年级下册“遗迹”单元后,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函谷关,了解《函谷关的故事》,感受历史名胜在灵宝发展中的魅力;根据“英雄”单元的要求,组织学生办一期“英雄人物”手抄报,寻找他们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槐花盛开的季节,带领学生一起采摘槐花、做槐花饭,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等。实验成员按照个人教学实际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分头寻找素材,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每个月在微信群里碰一次头,交流各自开展的实践活动情况,这种做法既分散又灵活机动,有利于实验者更好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创造性地开展了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而且从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以子课题为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子课题确定好之后,我们时刻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活动重点,每一个子课题都严格按照准备、实施、总结、展示四阶段进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子课题产生前,关键要上好“子课题生成课”,利用课堂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或本地资源中可以进行探究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找准实践活动主题,然后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从资料中发现疑问,拟出采访稿。教师则主动联系实践基地的人员,确定好调查时间。在子课题生成课上,学生积极讨论、质疑,为第二阶段课题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将他们的问题归纳总结后分配到人,按顺序做好调查准备,提醒他们注意调查采访的一些基本礼节。这一过程,是学生为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而进行的,学生在思考中锻炼了听、说、质疑的能力,而且有创新元素,真正为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提供了无限可能。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总要求。中、高年级学生无论是学习的主动性还是持久性都有所增强,并且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因此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及语言描述类活动。为此,在让学生充分准备好采访稿的基础上,我们便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调查、熟悉环境。等到对环境充分熟悉后,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再次提出问题,最后一起采访,其他学生则按照分工做好录像、拍照工作。把“方法指导课”搬到课堂实践活动基地的做法,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社会现象,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高涨,并且通过口头表达自己观察所得的能力也日渐提高。
实践活动的总结阶段以资料的呈现为主,也是考察实践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做为组织者,老师要主动承担起收集资料的重任。记录整个活动的过程,并将过程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整理完善,形成有价值的文字,最好要有图片和精心剪辑制作的活动视频,更加真实地反映整个活动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则倡导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后知识的转化。在“成果汇报展示课”上,教师针对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如何将实践收获通过作文展现出来。学生结合平时掌握的信息技术,将活动照片通过ppt或美篇的方式展示出来,向大家做以讲解,播放活动视频,口头谈收获,这些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以子课题为途径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乡土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最具体生动的材料。学生深入家乡的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和社會变革,把课堂教育与生活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探究“三农”发展状况、区域文化建设等问题,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的更快,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得更贴切、更紧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创新意识,激发了他们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而作为课题的组织者——老师,也在和学生走进家乡的过程中,发现了家乡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他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以子课题为途径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后,碎片化的资料较多,过程性资料不但包括文字,更多的是以图片、视频甚至微课等形式的多元化内容。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践活动过程要求更加透明化、真实化,因此,后期的资料整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必须要有娴熟的信息技术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总之,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重在一个“实”字,子课题确立要务实,实践过程要扎实、真实,总结报告要详实,只有这样,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开展地实在高效。
【参考文献】
[1]高志文,罗晓章,文传福.用课题方式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人民教育,2017.66-69
(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2016年度课题《利用乡土资源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课题批准号:16-HJYY-3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