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阳
在诟病当代中小学生道德水平时,亲情淡漠、劳动意识及能力缺乏、责任心不足、不懂礼仪、闲暇生活空虚……成了他们洗不掉的“标签”。仔细分析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大程度上都是家庭教育不到位所致。家庭教育问题理应在家庭解决,但当下的孩子在家里都在做些什么呢?调查显示,34.5%的重点小学五年级学生、30.3%的普通小学五年级学生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超过1小时;47.6%的重点初中二年级学生、38.1%的普通初中二年级学生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超过2小时;30.4%的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22.9%的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的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超过3小时(任宝贵.我国五省中小学家庭作业现状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15,12:49-56)。这仅仅是平时的作业时间,还有相当多的孩子,刚出学校大院便又进补习班的高墙——学校越“减负”,放学越早,孩子上的补习班越多——可谓中国式“减负”的独特风景。周末和寒暑假时间,更是被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所占据,孩子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屈指可数。甚至有些孩子从小学入学开始,就进了寄宿学校,完全失去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在时间上都得不到保证,又如何让孩子做家务、学礼仪、交朋友、发展兴趣爱好?!
此外,相當多的家庭中,父亲在外打拼,母亲成为职业女性,他们陪伴子女的时间少之又少(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家庭尤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给了以应试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以可乘之机,在家校合作的幌子下,借助网络工具的“东风”,堂而皇之地侵入学生的家庭生活,加深了家庭教育的学校化。
家庭教育学校化,不仅剥夺了家庭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因过度学习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随着学校教师职责的无限度延伸,他们深陷教育低效和职业倦怠的泥潭,却屡屡为社会舆论所指责。为此,厘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更好地整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已成当务之急。
本期专题推出的四篇文章,分别从教育恐慌、法律关系、未来教育、有效参与等四个视角,对家校关系进行了深度观察与思考。我们期待,这些思考对改进我国的家校关系能有所裨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