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苏苏 卢绪香 刘源香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 250355;2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济南 250355;3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济南 250011;4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济南 250011)
中医院校师承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马苏苏1卢绪香2,3*刘源香2,4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 250355;2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济南 250355;3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济南 250011;4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济南 250011)
中医的师承化教育模式是我国中医学经典教育模式,与现代的学院集中化教育模式相比有其独特优势,因此探求师承教育模式真谛,与现代学院化教育模式相结合,如今成为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结合目前教学现况,认为应该从提高中医学习兴趣、改变中医教学课程顺序、注重实践、缩减某些文化课程而适量增加临床课程这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中医院校;师承化;教学模式
中医师承化教学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有明显优势,而如今中医院校也在努力向中医教育的师承化方向靠拢,以期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中医院校办学水平,提升高质量中医人才培养率。
1.1 教学内容
1.1.1 理论学习 现在大多数中医学院以理论学习为主,课程顺序如下。第一学期: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学期:中医诊断学;第三学期:中药学;第四学期:方剂学与内经选读;第五学期:伤寒论选读,中医内科学;第六学期:温病学,金匮要略讲义;第七学期:针灸推拿学。每学期结束时进行对应科目考试。
1.1.2 临床实践 每学期末教学安排大约12学时的临床见习。
1.2 学生情况
表1 100名学生临床经方应用调查表[1]
在调查的100位医学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中,临床能够使用麻黄汤、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小柴胡汤、理中汤、白虎汤、银翘散、桑菊饮、肾气丸的仅有5%,不能辨别感冒病人的寒暑性,或能够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风热证者不到1%,能够运用银翘散或桑菊饮者不到2%,知道桂枝麻黄各半汤者不到20%,如果外感风寒或风热兼有兼夹证者,则无所适从[1]。详见表1。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知,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的学生,欠缺临床能力。
1.3 不足之处 现行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突出课堂、教师、教材的中心地位,采用现代医学教育所倡导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脱节,实质上割裂了中医学术体系,破坏了中医教育教学的固有规律[2]。
中医的学习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差别很大,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学生毕业之后很容易出现不能胜任临床的情况。
2.1 教学内容 师承教育模式主要为师传口授,老师言传身教,学生旁听练习,有疑难也会细细思考并询问老师。其主要课程是先学习药性、诊法、方剂,并在中药房实践,后期则学习《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和针灸推拿以及各家的著作等相关论著。
2.2 学生情况 主要为师传口授,一般3年即可出师,进而从事临床工作[1]。
2.3 不足之处 传统中医师承教育多以民间自发活动为主,存在周期长、规模小、速度慢、水平参差不齐等缺点。历代名医,带徒基本都不会超过20个,有的甚至一生只收一个徒弟[2]。这导致培养的中医人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师承教育的引导性,连续性,循序渐进性,学用结合性更好一些,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学生兴趣浓厚而积极主动,这是师承化教育的有利之处。因此,对于中医院校的师承化改变,笔者认为不必形神兼具,首先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得到指引,其次知识得以循序渐进化的理解,得到学用结合的启发与思考,就可以达到传统师承化教育同样的效果。
3.1 兴趣出发 对于学生来说,基于兴趣的学习才是真正学有所获的学习[3]。
传统师承化的中医授课,师传口授,老师临诊,学生伺诊于旁,抓药尝药处处都是中医氛围,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自然会对中医兴趣盎然,后续的中医学习也会顺利主动。而现在中医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经过高考选拔直接进入中医院校学习,在此之前很少接触过中医;再加上中医的意象思维与哲学理论,与现代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观念有一定的差别,初接触会有迷惑感与排斥感,后续的中医学习就会很难用心坚持。因此培养院校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3.1.1 临床入手 以笔者体会及上课时对周围学生的观察,同学们对于老师上课讲解的病例以及临床情况非常感兴趣。
相对较为抽象的中医基础理论来说,临床实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讲到相关临床知识时,学生的思维就会跟着老师、眼睛就会看着老师,期待老师讲的内容[4]。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值得推广。通过讲解中医临床案例,引导学生相信中医,激起想要研究中医的渴望,以此对中医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3.1.2 经典促进 以笔者的学习经历来看,对经典中关于疾病的描述、分析及治疗的相关段落尤其感兴趣,总抱着学以致用的心理创造机会地去实践验证。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多引经据典,不仅可以增显浓厚的中医氛围,还可加深学生对经典的认识及运用,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经典、探索中医的兴趣。3.2教学调整 传统中医的师承化教育是先让学生上山采药,采药后炮制,同时背诵学习《药性赋》 《汤头歌诀》 《濒湖脉学》以及经络腧穴等基础知识;然后进行跟诊,接触临床,最后回归经典,回炉深造。现代中医院校,学生入学便开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接着是中药与经典等,临床实践放在最后。虽然理论起步很高,对中医和经典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难免会有理论过于精深而使人丧失学习兴趣的情况。所以对于中医院校的师承化改变,不妨从教学内容的顺序做些改变。
3.2.1 学药入手 中医医家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中药是治病的一线武器,第一时间掌握中药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对医学生至关重要,将会增加医学生对中医的亲近感,也会对后续的中医学习有所启发。相较而言,中医基础理论较抽象,而中药真实而客观存在,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2 中药实践 中药实践比如采药、炮制、抓药等,这样的一体化实践让学生对中医中药有更直观的认知,且中药的炮制方法等也会涉及许多中医理论知识,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也会是一种铺垫。而就现在的多数中医院校而言,中药炮制与中医专业是分开的,笔者认为不可取,因为中医学生对于中药很感兴趣,且也应掌握中药炮制等知识,这样学生才会对中医有更深更真切的理解。
基于学院课程以及实践地点等限制,院校可以实行间歇实践制,即隔段时间实践,轮流实践,以及仅实践具有代表性的技巧等。
3.2.3 临床验证 中医是一个经验性的医学体系,其独特的理论性和临床思辨的灵活性决定了中医经验传承的复杂性[5]。因此适当的跟诊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待老师的辨证过程及思维方法,从而加深对于药物与病症的理解。
学习理论就会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了,经过中药实践与跟诊,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已有初步了解,学习起来也会有如饥似渴的感觉,而且有了跟诊的基础,对于理论学习过程中抽象的概念与描述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于中医院校而言,跟诊的机会与时间可相对较少,但笔者认为一定要有这个过程,这是理论与临床、兴趣与实践的桥梁。
3.2.4 回归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参悟著作,详参经典势必会对中医的学习与理解有很大的提升,而对经典的学习,笔者感觉是要对于中医有了一定的基础与体悟之后,再学习经典,这样才会理解经典中蕴含的更多更深层的智慧,这也就相当于回炉重造。
3.3 强调实践 中医的学习需要多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传统的师承教育有老师在身边耳提面命,时时指导,学生自然接触得多,临床上也就更加精准。而现在中医院校的学生上课之余很少有机会临床,如望闻问切四诊法,都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如学习中医诊断学时,学生很难想象各种脉象的区别,授课老师也无奈地说以后临床就有体会了。可见临床实践在中医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笔者建议在增加学生临床实践机会与时间的同时,可以考虑减少部分基础理论课程学时数,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得益彰。
以上是笔者基于院校教育的现况,对于中医院校教育师承化探索的几点思考。院校教育师承化的亮点便是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以经典促引导,以名师做指导,最大限度地提升医学生的临床实战性,而非纸上谈兵。
[1]谢忠礼.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7):647-649.
[2]郭栋,刘更生,张蕾.师承教育融入高等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0):86-87.
[3]杨雁,陈炜,高阳,等.从提高学习兴趣入手,增强中医学习的实效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189.
[4]王鑫.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法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2):155-156.
[5]李蕤.中医师承教育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5(4):229.
The Thinking on the Teaching Model of Apprentic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 Susu1,LU Xuxiang2,3,LIU Yuanxiang2,4
(1.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355,China;2.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355,China;3.Department of Pulmonary Diseases,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011,China;4.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011,China)
Apprentice education is the classic education mode of TCM.Comparing with the modern centralized education mode,it has unique advantages.Therefore,seeking the essence of the apprentice education,and combing with modern college education mode,it actually becomes the direction of joint efforts.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this paper thought that we should optimize the following aspects,such as increasing the TCM learning interest,changing the course order of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paying attention to practice,reducing some culture courses and increasing the clinical course.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pprentice education;teaching model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3.013
1672-2779(2017)-23-0029-03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No.2016B-FF083】
*通讯作者:lxxtcm@163.com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