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认知在小教中的培养

2017-12-20 19:15徐烁昕
艺术评鉴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民族音乐培养途径

徐烁昕

摘要:本文以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依据,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三大主体,从知识技能学习到文化传承目标的总方向出发,提出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认知的培养途径,拟在通过这些可行性措施来弥补现代人思想观念上民族性淡薄意识所导致的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缺乏,实现下一代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在教育的初始阶段上为倡导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民族音乐 教育现状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099-03

凡事用心必将思考,凡所思必然萌发想法,有思想必定产生态度,由衷的态度才能形成情感与认知。儒家音乐理论《乐记》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且不说古人是站在如何的立场与哲学范畴来思考这些问题,但起码可以说明音乐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方式,它以声音的艺术来传达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音乐以文化来定位,离开文化的音乐是干枯和空洞的。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传统音乐。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构成

中国传统音乐按流行的社会层面基本上可以分为:民族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四个类别。民族民间音乐产于民间,流传民间,是扎根于民间生活与劳动所生产的艺术形式,在风格特征上可以体现出一种线条、和谐、意境之美。民族民间音乐按其研究的角度和目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通常情况下,民族民间音乐按照表演方式又可以细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这五种形式。根据我国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相关的文件规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感受与欣赏(要素、情感、体裁、形式、风格、流派);表现(演唱、演奏、识谱、综合性艺术表演);创造(探索音响、即兴编创、创作实践);音乐与相关文化(社会生活、姊妹艺术、其他学科)四大方面。为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按音樂所用的媒介和艺术手段将民族民间音乐分为声乐类、器乐类、以及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的综合类三方面。

二、教育现状及问题

自20世纪初学堂乐歌为标志的近代音乐教育的开始以来,中国的音乐教育在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也兼顾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信息的瞬息万变,西方的音乐教育模式不断影响中国音乐教育本身,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正越来越被边缘化。基于这样的紧迫现状,也为了能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现场听课等方式深入到我国教育初始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后发现,无论从教学计划到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到材料等各方面,大部分还是承袭西方现有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日渐生疏,同时也阻碍了我国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析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容乐观的现状,主要存在问题有三方面:从学校层面来讲,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民族音乐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从而缺乏规范严谨的民族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学结构的安排设计不够合理,专业性的民族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传授民族音乐知识的主观理念不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识相对淡化;从学生层面来讲,家庭的期待和社会认同形成的长期西化训练学习,导致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兴趣偏移,参与传统音乐实践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基本的民族乐感和认知。

三、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认知的培养途径

从学校、教师、学生这三方面分析的存在问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为了参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具备应有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认知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存在问题的角度入手围绕学校、教师、学生三大主体,提出一些必要性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小教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如今大部分小学音乐课堂中,大部分都是以19世纪西方教学模式为基础,而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则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以民族性、地域性、风格性为具体内容的实践性音乐教学课程。在探索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中,我们应该以世界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理念为核心,以音乐基础理论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对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的相关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维持已久的西化教育体系,把扩大我国民族音乐教学、拓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视野,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音乐形态,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为主要内容,最后在加强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中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形成必要的认知,这样就使得小学民族音乐教育自然地成为弘扬与传承、发展与保护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一扇窗。

(二)教材合理选编

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进度的把握都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它是教学的指导法则,也是决定该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结合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应该统一基本而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原则性的程度要求;其次再把西洋音乐与民族音乐进行分类教学,最好能选编专门性的音乐教材。尤其在民族音乐的教材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其复杂性与包容性,尽量思索民族音乐文化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具体方向上应该把握以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属性为导向的教学思维来选编适合小学音乐教育的民族音乐教材。

(三)丰富教学设备

为了能更好地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增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认知的可行性,也为了能从音乐艺术角度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来达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原有音乐器材的基础上,更多地运用先进的电子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带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的综合体验,或者更多地利用互联网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更多的知识补充,这样就可以高度呈现民族民间音乐在色彩上、风格上、体裁上、意境与韵味上等具备的丰富多样性魅力所在。

(四)教师队伍建设

要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认知真正地音乐教育结合在一起,并得以更好的发展,必然要综合素养较高。民族音感兼现代化教学为一体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换言之就是从根本上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民族音乐文化观念、掌握基本的民族音乐知识、热衷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熟练并运用欧洲音乐教育理论与技能的专业而综合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学的引导与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那么如何将民族音乐更好地运用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呢?

1.充实民族音乐知识与素质

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学习掌握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分析一些民族调式,分辨各民族传统音乐的艺术特点与风格,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流传地区、民俗文化等,不断地充实民族音乐知识和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素质,做一个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者和传承者。

2.学习民族传统乐器,亲历民俗民间音乐活动

我国民族传统乐器丰富多样,学习民族传统乐器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如果能掌握一些民族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了解若干民族传统乐器的发声原理与音响色彩,那么对于培养学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无疑是锦上添花,毕竟直观地展示实物与传达最直接的音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与和共鸣。民俗活动是民族情感的主要表达方式,它是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现象,教师若能在学习民族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再去亲历民俗民间音乐文化现场,那么在今后的民族音乐教学中就可以游刃有余、有的放失。唯有亲身亲历民俗活动、深入民间采风、感悟民间乡土音乐、聆听民间传承人的演奏和演唱等,才能将自己切身地融入到民族音乐的大环境中,才算得上真正地理解民族音乐文化,才能更好地将民族音乐的神韵与魅力贯穿于课堂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将其传授给下一代。

3.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注重学术研究

利用计算機辅助教学可以把传统单一的音响转变为生动活泼的视图形式,进而达到听觉上和视觉上的高度统一,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呈现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形式的多样性。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更为系统地介绍某一地区民族传统音乐形态的演奏画面、演出形式、所用乐器、地区划分、风格差异、民族音调、节奏律动,人文价值等,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欣赏中获得更多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进而学会民族音乐的比较,树立民族音乐文化价值观,将民族音乐贴切的融入平时的生活。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状况及时地归纳与总结,并制定和调整更能适应学生的教学经验、方法与内容。教师也要重视学术研究,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要将学术界与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地充实到教学中去,多思考、多学习,为完善知识结构、开阔知识面,为分析民族民间音乐的结构形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

目前民族音乐的课程在小学音乐的教育体系中依然是比较单一的,大部分是以民歌的教唱为主,而对于传统性的曲艺、民间歌舞、民族器乐的引入还少之甚少。要想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除了合理地运用常规教学模式外,更应该构建一种新型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在小学音乐的课程中设置梯度性的民族音乐欣赏课,从民族传统音乐种类的四大件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地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上有一个宏观到微观上基本认知,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针对性的实践类课程,可以通过民族民间歌曲的演唱课、民族民间歌舞的排练课、民族乐器的教学课、民间曲艺的学唱课等来实现。课程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内容的传授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直接桥梁,可以说教学内容的优劣与否直接关乎到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成果。在小学民族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精心设计与安排,除了做到适合各阶段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更应该以技能训练目标和文化传承目标为出发点,作出整体性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的规划和分配。例如,民族性调式音调的感知、民族性节奏节拍的训练、地方性的民歌学唱、民间歌舞与民族器乐的欣赏、传统曲艺戏曲的了解等。

四、结语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小教的音乐教育体系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必将对于确立学生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视角、提高学生综合音乐能力、弘扬和创新我国民族音乐、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倡导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促进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培养民族文化认同与责任,增强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操等方面有着重要性的作用与积极意义。为了从根本上缓解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断流”现象,当下所要完善小学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任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乔建中,韩锺恩,洛秦.中国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2]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管建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余丹红.音乐教育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民族音乐培养途径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