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聪
【语言学研究】
《说文解字》二徐本“禾”部字比较研究
王 聪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说文解字》 自问世以来就对语言学和文字学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对其解释比较充分的有两个版本。本文选取这两个版本的“禾”部字,通过穷尽式的研究方法仔细观察,发现两个版本在收字数量、编排体例以及解说体例方面十分相似。但在反切注音、部内字排序、释文用字以及释文字数等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此外,与大徐本相比,小徐本的“臣锴按”部分有许多独特之处。
《说文解字》; 《系传》;禾部字
《说文解字》 是我国第一部集音、形、义于一体的系统化字典,也是科学文字学与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今天我们所使用的《说文解字》 有两个版本,其一是北宋徐铉的《说文解字》 校定本,世称“大徐本”;其二是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因二人为兄弟关系,故称为“大小徐本”。相比较而言,大徐本的使用范围要大于小徐本。两个版本在《说文解字》 文本的整理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以“禾”部字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比并整理大小徐本中“禾”部字的差异。
大小徐本皆以《说文解字》 作为蓝本进行编撰,并且大徐本成书于小徐本之后,释文中多处引用小徐本的解释,因此两个版本之间存在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小徐本在“禾”部均收字87个,其中重文13个,且收录的都是相同的字。但大徐本增加两个新附字“稕”和“稳”,并对其进行了注音和解释,小徐本中未收录。
大小徐本整体遵循许慎《说文解字》 中“以类相从”的编排原则,在同一部首中,将同类的字,即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如“禾”部字中,把表农作物名称的字放在一起,如“稌”“稬”“稴”属稻类,但“稴”略有不同,是不黏的稻类,此外还有表示度量单位的“称”“科”“程”等,其他类别的字也以此原则为排列标准。
大小徐本对每一个字的解说体例都是先解释字义,之后说明字形,最后标注读音。其中小徐本的注解更为系统和详密,很多字的后面表达了个人的观点,使用“臣锴曰”或“臣锴按”的字样,引用文献也比较丰富,大徐本有时也会引用小徐本的解释。
虽然大小徐本都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蓝本,但是通过仔细对比每个字的字音、字形以及字义之后,发现略有不同,本文着重讨论大小徐本的差异之处。
通过采取穷尽式方法对比大小徐本的“禾”部字,发现大徐本注音时使用的是“XX切”,而小徐本使用的是“XX反”。此外87个字中只有5个字的反切用字相同,其主要原因为大徐本的反切注音所依据的是孙愐的《唐韵》,而小徐本则是依据朝散大夫行秘书省校书郎朱翱的反切。二者的依据不同,导致反切用字差异很大,但以今音来看,对所注字音基本没有影响。
虽然大小徐本的“禾”部字收字数量相同,但在排列顺序上却略有差异。在“禾”部的87个字中,排列顺序出现差异的字共有22个。本文根据这22个字在大小徐本中的排列顺序列表如下,可以清晰的看出有3组字在大小徐本中的排列顺序恰好相反,其位置差异不大,基本符合《说文解字》 的体例。差异最大的是“稃”字,也正因为该字导致其下启字的排列顺序也发生了变化,依次向后移位。“稃”在《说文解字注》 排列顺序与大徐本完全相同,段玉裁在该书中指出:“小徐本此篆与“秠”篆相属,古本也”[1]。此外根据《说文解字》 在同部字中“以类相从”的排列原则,发现“稃”的本义是其在大徐本中的下启字“”,故认为大徐本的排列顺序更好。
表1 “禾”部字在大小徐本排列顺序表
大小徐本在对同一个字进行释义时会出现用字数量不等的情况,有时字数的差异仅是形式上的差别,对释义无影响,主要表现为句末是否有“也”以及一些增删不影响意义的词,但有时字数的差异也会对释义产生影响。
1.不影响释义
2.影响释义
程(大徐本)品也,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从禾呈声。
(小徐本)程品也,十发为程,一程为分,十分为寸,从禾呈声。
关于“程”字的解释,大徐本无“程”字,而段注与小徐本观点相同,认为应有“程”字。段注认为“品者,众庶也,因众庶而立之法则,斯谓之程品。”[1]592由此可知“程品”可理解为“方式,规范”,是在“品”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意义在《史记·张丞相列传》 就有记载:“若百工,天下作程品。”[2]故“程”作为事物的标准解释为“程品”更为合理。
大小徐本在对同一个字进行释义时会采用不同的字进行表述,有的对释义无影响,有的则会影响释义。
1.不影响释义
稬(大徐本)沛国谓稻曰稬。从禾耎声。
(小徐本)稷也。从禾,齐声。
《现代汉语词典》 中对“曰”的释义有三种,分别是“说,叫作和姓”[3]。故大小徐本虽然用不同的字释义,但表达的意义却是相同的。“曰”即“为”,且“曰”与“云”均可理解为“说”。此外,在解释“”字的声符时大小徐本采用了不同的字来标注,但“亝”的古文是“齐”,故不影响被释字的读音。
2.影响释义
程(大徐本)品也,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从禾呈声。
(小徐本)程品也,十发为程,一程为分,十分为寸,从禾呈声。
大小徐本有时用字的差异较大,故对文字意义的解释及意义表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小徐本比大徐本多“程”字,上文已作解释,不再赘述。而大小徐本关于“几程为分”的用字上存在很大争议,段注认为“十程为分”是误写,且以“百发为分,断无是理”作为解释[1]592。根据《说文解字》 中对律数规则的定义:“十二秒当一分”[4]并结合段注的“十发当禾秒十二”[1]592可知“十发为一分”,故“一程即为一分”,由此可知小徐本和段注的释义正确。
大小徐本对同一个字的六书归类也存在差异,主要出现在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归类上,而段注与王筠的《说文句读》 多数情况下是与大徐本的归类相同,如:
秫(大徐本)稷之黏者,从禾,术象形。
(小徐本)稷之黏者,从禾、术声。
(段注)稷之黏者,从禾,术象形。
稅(大徐本)租也。从禾,兌声。
(小徐本)租也,从禾、兌。(段注)租也。从禾,兌声。
大小徐本“禾”部字均收重文13个。虽字形相同,但在解说形式以及释文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
1.解说形式
大徐本在解释重文时一般都先列篆文,再列楷体,小徐本恰恰相反,先列楷体,再列篆文。如:
2.释文内容
在释文内容上,大小徐本也存在差异。在重文的归类上,大徐本将“穗”归为“”的或体,而小徐本归为俗字,段注则结合大小徐本解释为“俗或从禾惠声”[1]592。有的重文归类相同,但在六书归类上存在差异,大小徐本均将“”归为“稃”的或体,但大徐本认为是形声字,小徐本则是会意字。此外,在13个重文中有一个特殊情况,大小徐本对“秋”释文时,大徐本未列出籀文的楷体,且小徐本使用了按语“臣锴曰”的字样。
禾部共有7个字的篆文在大小徐本中有差异,本文通过表格形式列举出来。其中“秨”的差异比较明显,大徐本写成“”,小徐本写成“”。而其他字的差异若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主要表现在笔画的长度、笔画的圆润度及笔画的走向三方面。如“稼”大徐本“宀”的笔画长度长于小徐本;“穧”在小徐本的笔画圆润度大于大徐本;“秭”在大小徐本中右部分的笔画走向正好相反,段注关于这7个字的篆文写法与小徐本相同。我们认为大小徐本篆文的差异很有可能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讹误,但这种差异不影响人们对汉字的整体认知。
大小徐本皆采用引证文献的方式来论证释义,在文献的出处以及引用文献的字数上存在差异。
1.文献出处不同
“秅”引证文献的出处在大徐本中标注的是《周礼》,小徐本则标注的是《周书》,这里的《周书》 主要是指《尚书》 中的《周书》。二者虽然都是儒家经典,并且属于十三经之一,但是内容却有些差异。 《周礼》 可被视为一部政书,蕴藏着战国以前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史料,而《尚书》 是对中国上古历史文件与部分追述古代事迹文件的汇编。此外通过对引证文献的检索,其中的“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秉为一秅” 引于 《仪礼·聘礼》[5], 而 《周礼·秋官·掌客》 中关于“秅”的记载为:“公车禾眡死牢,牢十车, 车三秅”[6]。 《 仪礼》 和 《周礼》 所记载的内容是不同的, 《仪礼》 是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而《周礼》 主要记述官制和政治制度,因此大小徐本对“秅”文献出处的解释都存在错误。“稘”引证文献的出处在大徐本中标注的是《虞书》,小徐本则标注的是《唐书》。实际上,“稘( 期)三百有六旬” 这句话引自 《 尧典》[1]585, 故大小徐本对文献出处的解释不同实则是对《尧典》属于《虞书》 还是《唐书》 存在争议。段玉裁与小徐本的观点相同,他认为许君将《尧典》 归于《唐书》 是以今文学家为依据,“《尧典》 纪唐事,纪舜皆纪尧也,则谓之《唐书》; 《皋陶谟》 纪虞事,则谓之《虞书》; 《禹贡》 纪禹之功,则谓之《夏书》。胜于古文家之概称《虞夏书》 未得其实也。”[1]594最后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凡今本《说文》 以 《尧典》 系 《虞书》 者二十五, 皆浅人所妄改,许不应自相觤戾如是。”[1]594但是王筠则与大徐本观点相同,在《说文句读》 中认为是《虞书》,并引用严氏:“许引尚书,无虞夏商周之别”解释属于《虞书》 的合理性[7]。今 《十三经注疏》 本《尧典》 由西汉孔安国传解,唐孔颖达正义,其《尚书》 正疏卷第二中的“尧典第一”就有对《虞书》 的解释:“正义曰: 《尧典》 虽曰唐事,本以虞史所录,未言舜登庸由尧,故追尧作典,非唐史所录,故谓之《虞书》 也。”[8]正义认为, 《尧典》 叙唐尧之事,本应出自 《唐书》,但《唐书》或佚或无;今《尧典》 以叙虞舜事为主,是由《虞书》 中摘编的,故称《虞书》。因此,我们认为大小徐本的文献出处的名称虽有差异,但其根源都是《尧典》,只不过二者对《尧典》 的归属依据不同,皆有道理,但本人更向于《唐书》。
表2 “禾”部字在大小徐本的篆文差异表
秅(大徐本)二秭为秅,从禾乇声。 《周礼》曰:“二百四十斤为秉。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秉为一秅。”
(小徐本)秭也, 从禾乇声。 《周书》 曰:“二百四十斤为秉。四秉为筥,十筥为稯,十稯曰秅,四百秉谓之一秅。”
稘(大徐本)复其时也。从禾其声。 《虞书》曰:“稘三百有六旬。”
(小徐本)复其时也。从禾其声。 《唐书》曰:“稘三百有六旬。”
2.文献字数不同
穟 (大徐本)禾末也。从禾,顷声。 《诗》曰:“禾颖穟穟。”
(小徐本)禾末也。从禾,顷声。 《诗》曰:“禾颖穟。”
稹(大徐本)穜穊也。从禾真声。《周礼》曰:“稹理而坚。”
(小徐本)穜穊也。从禾真声。 《周礼》曰:“稹理而坚也。”
秏 (大徐本)稻属。从禾毛生。伊尹曰:“饭之美者,玄山之禾,南海之秏。”
(小徐本)稻属。从禾毛生。伊尹曰:“饭之美,玄山之禾,南海之秏。”
稔(大徐本)穀熟也。从禾念声。 《春秋传》曰:“鲜不五稔。”
(小徐本)穀熟也。从禾念声。 《春秋传》曰:“不五稔。”是。
文献是对被释字的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从而使读者对被释字理解的更加透彻。大小徐本引证文献时使用的字数不同,但总体上并不影响对释文的理解。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认为大徐本的文献引证是正确的,我们猜测小徐本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传抄的错误。如:“穟”引证于《诗经·大雅·生民》: “ 禾役穟穟”[9]; “ 稹” 引证于 《周礼·冬官·考工记》 : “ 稹理而坚”[6]93; “ 秏” 引证于《吕氏春秋·本味》:“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穄,南海之秬”[10]; “稔”引证于《 左传·僖公二年》 : “ 鲜不五稔”[11]。
从整体上看,小徐本对每个字的解释都要比大徐本用字要多。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小徐本多数解释后面都会有“臣锴曰”或“臣锴按”的字样,可以说这是它的独特之处。通过对“禾”部字的“臣锴曰”或“臣锴按”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通过对小徐本“禾”部字“臣锴曰”或“臣锴按”后注释的观察,其中共引证古籍15篇,且不包括每篇古籍解释不同字时重复出现的情况,其中以《诗经》 《周礼》 《尔雅》 出现的频率最高。以古书典籍来解释字义,不仅对被释字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对后世关于辞书的编撰有借鉴意义。“禾”部字的引证举例如下:
稍,出物有渐也,从禾肖生声。臣锴曰:“《周礼》 谓群臣之祿食为稍,稍稍给之也。”
小徐本不仅标记出每个重文,还对某些重文的来历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如:
稑,疾孰也。从禾,坴声。 《诗》 曰:“黍稷穜稑。”臣锴曰:“古者,缪、穆与稑声相乱,故秦缪公亦呼秦穆公,故稑或从翏声。”穋,或从翏声。
小徐本常使用当时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来解释被释字的字义,主要使用的是“即今(云)~”或“今人言”的字样。如:
稴,稻不黏者也。从禾,兼声。臣锴曰:“即今稻也。”
積,聚也。从禾,責声。臣锴曰:“今人言稻積是也。”
许慎在对六书归类时,常使用生僻的声符,而小徐本通过标注反切或“X音X”的形式解释生僻声符的读音。如:
私,禾也,从禾,厶声。臣锴曰:“厶音私。”
秔,稻也。从禾,亢声。臣锴曰:“亢声,根橫反。”
禾,嘉穀也。从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和,故谓之禾也。禾,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从木,从省。象其木也。凡禾之属,皆从禾。臣锴曰:“禾垂穂,顾本也。故张衡《思玄赋》曰:‘发昔梦于木,禾既垂潁而顾本。’ 《淮南子》 曰:‘金胜木,故禾春生秋死。’高诱云:‘禾,木也。菽,火也,菽故夏生冬死,水王而死也。买,金也,故麦秋生夏死,火王而死也。荠,水也,故荠冬生夏死,土王而死也。’”
在“禾”部字中,有一个特殊的字“秀”,许慎当时只标记为上讳,并没有解释,小徐本则对其进行了补充。此外,许慎在解释被释字时,有时会使用生僻的汉字,小徐本对这些字也进行了说明。如:
秀,上讳。臣锴曰:“禾实也,有实之象下垂也。汉光武帝讳,故许慎阙而不书也。”
秨,禾繇儿。从禾,乍声。读若昨。臣锴曰“繇,动揺也。”
[1][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87.
[2] [汉]司马迁.史记 [M].北京:线装书局,2006:409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616.
[4][汉]许慎,撰.说文解字 [M].徐铉,校.北京:中华书局,2009:142.
[5]崔纪维,校点.仪礼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70.
[6]崔纪维,校点.周礼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90.
[7][清]王筠,撰集.说文句读(2)[M].北京:中国书店,1983:403.
[8]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0.
[9][春秋]孔子.诗经 [M].刘道英,译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164.
[10]汉语大辞典编委会.汉语大词典 [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3:899.
[11][春秋]左丘明,撰.左传 [M].蒋冀骋,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6:44.
Words in“禾 (he)” Part of Shuo Wen Jie Zi(说文解字)in Xu Xuan’s andXu Kai’s Edition:A Comparison
WANG Cong
( School of Literatur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81, China)
Shuo Wen Jie Zi( 说文解字)has a great impact on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philology.This reference book was well calibrated in two editions by Xu Xuan and Xu Kai,respectively.In this study,the words in“ 禾 (he)” part of Shuo Wen Jie Zi(说文解字)in the two editions are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 the collected words,compilation style and explanation style of the words were quite similar,while the Fanqie phonetic transcription,the word order in the same part,the words used to annotate the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and the number of the annotation words were different.Besides,compared with the Xu Xuan’s edition,the parts of“ 臣 (chen)”“ 锴 (kai)” and “按 (an) ” of the Xu Kai’ s edition has many unique features.
Shuo Wen Jie Zi(说文解字);Xi Zhuan(系传); the words in“ 禾 (he)” part
H042
A
1672-8572(2017)06-0092-07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6.13
2017-07-12
王聪(1993—),女,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语法。
(责任编辑:王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