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情境下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2017-12-20 10:09徐莹莹綦良群徐晓微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范畴编码企业

徐莹莹,綦良群,徐晓微

(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低碳情境下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徐莹莹,綦良群,徐晓微

(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是快速有效的途径。为了探究影响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深度访谈,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研究框架,提炼影响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六个主范畴: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收益、流行性规范压力、制造企业间相互作用、政府规制、中介机构参与行为和低碳技术创新采纳障碍,并对核心范畴与主范畴间的关系、主范畴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阐释,最后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为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决策及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低碳情境;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影响因素识别;制造企业;扎根理论

当前,由于化石燃料过度消耗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共同的责任。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1]。中国在开幕式上已经承诺至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50%,且不与其他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也不带任何附加条件[2]。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左右”等一系列目标[3]。为了尽快实现碳减排目标,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低碳产品认证办法》、部分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等相关文件,建立了地方低碳工业园区,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应对气候变化法》的制定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2016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进行启动碳税前期的准备工作,并于2020年开始实施。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特别强调要“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此外,随着节能环保产业的兴起,一批覆盖研发节能环保技术、生产节能环保设备、提供节能环保服务等全产业链的企业开始涌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2020年和2025年的绿色发展目标为节能环保企业(尤其是节能设备制造企业)带来了持续增加的市场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既面临迅速实现低碳转型的困难与挑战,也同时拥有低碳经济发展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

发展和推广低碳技术创新是加快低碳转型,进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根本途径[4-5]。我国低碳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节能和清洁能源、CCS(碳捕集和封存)技术以及清洁汽车等先进低碳技术已取得一定成果。热利用、蓄能、热电冷联供、电力电子、装备再制造、有害物排放控制、炼钢生产节能减排、铸造生产节能节材、焊接与切割生产节能减排、热处理生产节能减排、表面处理节能减排、切削加工节能减排、增材制造与快速制造等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的发展都比较成熟。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特别邀请各行业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了《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手册》,有关部门编撰了《装备制造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目录》。为加快节能低碳技术进步和推广普及,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促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1月印发了《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先后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分两批次发布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为潜在采纳制造企业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低碳技术成果信息。然而,如何促使这些创新成果在制造业实现商业化应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尽快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制造企业直接采纳和引进成熟的低碳技术成果是较为便捷有效的方式,也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制造业低碳技术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识别制造企业低碳技术采纳行为的动力因素,为低碳技术创新成果在制造业的推广提供有益借鉴。

1 文献回顾

国外对低碳技术创新采纳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的介绍和应用方面,如Sid通过对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综述及实证分析认为可充电锂电池技术可应用于摇椅制造中,既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又能节约能源成本[6];Jayalakshmi认为传统的静电容器和电解电容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需求,超级电容器利用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电极材料消耗能量低且输出功率更高[7];Barbara分析了碳捕获和储存技术(CCS)创新系统的结构特点,研究认为在经济能源和环境发展中CCS具有巨大的潜在贡献力[8];Domhnaill调查发现改进电子设备热管理将对信息通信和技术的低碳和绿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9]。另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对低碳技术创新采纳的动机研究,如Henrik利用环保投资额来衡量清洁技术采纳情况,通过对瑞士的四个重要企业部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企业在末端处理技术和清洁技术间决策的动力不同,当企业设有环境保护研发资金时更有可能选择清洁技术,能源价格是影响企业是否选择末端处理技术重要原因[10]。Alex研究发现,潜在采纳者进行是否采纳低碳或绿色技术创新的决策活动时,其动机主要来自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内在动机是潜在采纳者自身的环境意识,外在动机是指潜在采纳者的行为决策是以预期收益为基础的,外在激励倾向的潜在采纳者是以市场的逻辑来思考环境问题[11]。

国内对低碳技术创新采纳的研究成果较少,但可以借鉴环境类技术创新采纳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清洁生产类技术和绿色技术创新等。陈艳莹认为绿色技术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后采纳的厂商比先采纳的厂商更具优势,即企业采纳绿色技术具有后动优势,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均不愿意率先采纳绿色技术,因此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弱或消除绿色技术收益的不确定性来提高厂商采纳绿色技术的积极性[12]。智钢以排污量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的重点企业(也成为双超企业)为研究对象,企业发展战略和选择清洁生产的预期收益是企业选择采纳清洁生产技术的内部驱动因素,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标准、公众舆论以及外部奖励政策等构成了企业选择采纳清洁生产技术的外部驱动因素[13]。杨伟娜建立了排污交易制度下企业选择采纳环境技术的最优时间模型,认为行业中企业采纳环境技术的平均速度和贴现率均与企业采纳环境技术的最优时间呈正向关系,采纳环境技术的一次性投入成本与企业采纳环境技术最优时间呈反向关系[14]。另有学者将研究内容集中于农业清洁技术采纳应用方面,如对养殖户采纳污染清洁处理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15],农户选择采纳绿色产品和技术的动力因素研究[16]等。

经对相关研究梳理和总结发现,国外对低碳技术创新采纳的研究多为特定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被企业采纳的实证研究,从理论角度探究装备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国外研究是在市场对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已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多为某项低碳技术创新成果在特定行业的应用,针对性较强。而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市场机制下装备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及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均有其特殊性,国外研究成果在我国直接应用性不强。国内研究对低碳技术创新采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少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清洁发展或绿色技术创新采纳等方面,缺乏以我国制造企业现实情况为依据及基于发展低碳经济情境因素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利用扎根理论探讨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造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采纳决策过程以及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2.1 研究方法

传统的定性研究缺乏利用方法论的规范化研究过程,而扎根理论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定性研究进行规范化,以实践经验和数据为基础构建理论,恰好能够克服传统定性研究的问题和不足[17-18]。根据Glaser的研究,经典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

2.2 数据收集

本研究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选取与课题组有合作关系的21家制造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的调研对象。这些制造企业均属于大中型企业,在规模、资产总额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及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所选择企业具有共同的特点——耗能高、碳排放量大。

本研究分别在每家制造企业选择访谈对象进行长达60分钟以上的深度访谈,共进行深度访谈21人次,在深度访谈对象中有总经理3人、副总经理4人、技术研发部门主管6人、高级研发人员8人。从被访者特征来看,工作年限在5~12年之间,年龄在30~50岁之间,男性占大多数,约为总数的71.4%。访谈内容主要为“面对低碳经济的宏观环境企业做了什么应对措施?”“若现在市场上存在符合贵企业生产运营流程的创新型低碳技术,贵企业将如何决策?”“企业决定是否采用低碳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当市场中存在要转让的创新型低碳技术时,企业考虑是否采纳这种技术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果政府不施加干涉,企业是否还愿意采纳低碳技术创新?如果愿意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果不愿意,原因是什么?”“企业选择采纳低碳技术创新希望政府采取什么政策措施?”“政府实施收缴碳税对企业采纳低碳技术创新决策有什么影响?”“政府若为企业提供采纳低碳技术创新的补贴,对企业决策有什么影响?”“政府若要对不采取低碳技术的企业罚款,这对企业采纳低碳技术创新决策有什么影响?”“同领域其他制造企业(上游供应商、同行业竞争企业等)采纳了低碳技术创新,会对本企业的决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选择低碳技术创新时,企业愿意直接从创新供给方直接购买还是愿意寻求中介机构的帮助?”“企业认为中介机构在低碳技术创新采纳中起到什么作用?” “消费者对企业采纳低碳技术创新的决策过程有什么影响?”“企业在选择低碳技术创新过程中主要有哪些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等。通过深度访谈共获得21份个人访谈记录,随机选择15份作为利用扎根理论识别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编码分析原始材料,其余6份作为理论饱和度检验、使用扎根理论对识别和归总结果进行再次验证的依据。

3 范畴提炼和模型构建

3.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将访谈记录原始材料的语句进行概念化的过程。开放式编码由一系列的步骤完成,首先将内容全部具体细化,把内容分散开,找到其中的具体概念类别;然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处理;最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重新整合。多次重复这一过程,不断进行分析,找到不符合要求的初始概念(即出现频次不足两次的初始概念),整合出达到要求的范畴。通过访问调查一共获得613条原始语句,通过对原始语句提炼和多次梳理,最终得到14个范畴,通过开放式编码得到的若干范畴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式编码范畴化结果

续表1范畴原始资料(初始概念)采纳低碳技术创新社会效益A01 企业采纳低碳技术创新以后碳排放量大大减少了(减少碳排放)A06 采纳低碳技术创新后企业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减少了(减少能源消耗量)A08 采纳低碳技术创新后企业更加关注低碳生产理念和低碳企业文化,开始举办并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环保公益活动)政府激励政策A01 低碳发展的核心技术国内还不是很成熟,要购买设备和技术就要引进国外的,成本太高,政府如果能给些经济上的补贴,就能解燃眉之急了(政府补贴)A09 响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我们企业也可以引进低碳技术,推广低碳产品,但是希望政府能够帮助宣传和推广就更好了(政府宣传)A11 引进低碳技术和设备投入一般都很大,企业可能在资金投入方面有困难,如果政府能在融资方面给企业一些政策会给企业解决很大的问题(融资政策)行政法规政策A07 现在政府还没有强制性要求企业一定要减少碳排放,企业按照现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收益情况也不错,如果说要投一大笔资金去引进国外的低碳技术和设备比较困难(需要政府强制性规制)A13 在政府制定的低碳标准下,如果不能达标会受到处罚(命令性规制措施)A15 政府实行征缴碳税,碳排放量过大需要上缴的碳税多,这样企业会主动选择引进低碳技术和设备了(实行征缴碳税)信息传播渠道A06 企业几乎每年都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活动,通过这种平台企业和很多高校、研究所建立了联系(建立网络关系)A12 企业长年与特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联系,通过这样的中介机构企业获取了很多先进的成熟的创新信息(获取创新信息)A14 企业想转让低碳技术或者设备,利用中介这样的平台比较方便(向外传播信息)创新转让中介A03 企业有自己的低碳技术创新专利,已经和技术交易机构建立了联系,想通过他们把技术使用权转让(通过中介转让创新)A08 企业想向外转让创新(低碳技术创新)时会定好价格然后委托中介去和客户(潜在采纳者)谈判(委托中介讨价还价)A11 企业在面对多项选择时,由于专业知识有限,可能无法完全理性地评价和选择,所以需要中介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中介选择采纳)社会低碳氛围A04 当整个社会建立起低碳的发展模式时,包括企业、消费者在内的所有个体和组织就会自发地选择低碳模式(社会低碳发展模式)A09 产生能够从根本上代替化石能源的新能源,而且新能源能够支持整个社会的运转(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A13 新闻媒体积极报道宣传低碳理念,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媒体宣传低碳)A15 政府制定了长远低碳发展目标,承诺至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降低50%,政府在目标压力下引导公众实行低碳生活和生产模式(政府引导)

注:A××表示第××个受访者的访谈材料,每句末尾括号内容为初始概念。

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得到的范畴基础上发现并提取主范畴的过程。本文开放式编码得到的16个独立的范畴之间具有某种潜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发展这16个范畴的具体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其进行重新归类和归纳,得到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收益、流行性规范压力、制造企业间相互作用、政府规制、中介机构参与行为和低碳技术创新采纳障碍6个主范畴,每个主范畴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及其具体内涵如表2所示。

表2 主轴编码结果

3.3 选择性编码

在主轴编码阶段得到上述六个主范畴后,需要通过选择性编码挖掘归纳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和其他范畴间的故事线,也称为典型关系结构,随即挖掘出实质理论框架。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如表3所示。

表3 选择性编码结果

3.4 理论模型饱和度检验

理论模型饱和度检验是为了保证理论模型建立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利用资料依次经“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过程来确认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上述研究的范畴和主范畴。本文利用原始访谈资料中剩余的6家制造企业重复编码,未发现有新的范畴和主范畴的出现,核心范畴“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影响因素”也得到了精确,结果符合“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动力因素”的典型性关系结构。

以HR纸制品制造公司为例,该公司在中国政府颁布了《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后逐渐意识到低碳产品在纸制品行业的发展前景,消费者也越来越认可低碳纸制品,此时同行业的企业有些已经开始利用低碳技术生产低碳产品并获得了较大的收益,于是公司正在和大连ST有限公司洽谈引进地球卫士石头纸新技术,这种技术不再需要大量的树木和水资源,利用碳酸钙为原料,整个工艺流程无需用水,也不需要加入传统生产中的强酸碱和漂白粉等氯化物,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也大大减少了碳排放量。这种技术不仅大大减少了原料成本比传统造纸技术还有节电的效果,从长远发展看既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也能给社会做出很大的节能减排贡献,但是现在HR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引进这项技术不仅要淘汰原有落后的产能还要为新技术的引进投入大量的资金,从企业自身的能力角度看仍然有一定的困难。综上可得,HR纸制品制造公司的访谈资料符合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收益、流行性规范压力、制造企业间相互作用、政府规制、中介机构参与行为和低碳技术创新采纳障碍六个主范畴对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影响的故事线。按照这种方式对其他五家制造企业进行同样的分析检验,仍然没有产生新的范畴和主范畴,说明上文分析得出的核心范畴及主范畴间的典型关系结构具有良好的理论饱和性。

4 模型阐释及研究假设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模型饱和性检验等多个步骤的循环往复,得到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4.1 外部主体因素

外部主体因素包括制造企业间相互作用和中间机构参与行为两种类属。其中,制造企业相互作用包括业内标杆榜样和竞争企业低碳策略两方面,中介机构参与行为包括信息传播渠道和低碳技术创新转让两方面。

(1)制造企业间相互作用。在访问被访者以及编码整理原始资料过程中发现,随着企业发展开放性的逐渐提高,制造企业在做出是否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决策过程已经不再完全是企业自身内部的活动过程,当行业内存在低碳生产运营的标杆形象企业时,尤其是当标杆企业采纳了低碳技术创新以后获得了更多的收益时,标杆企业的引领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将受到标杆企业的影响,逐渐向低碳生产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中,制造企业为了在行业中保持企业的市场地位,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也将跟随行业内的低碳标杆企业选择采纳低碳技术创新。另外,企业在选择是否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时还会考虑到与本企业密切相关的竞争对手的策略选择结果。当竞争企业选择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并通过实施获得了更多收益,制造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会选择尽早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策略以与之抗衡。同时,当竞争企业通过低碳技术创新转移获得了更多收益时,企业很可能也欲通过此种方式获得更多经济收益提高企业利润,如此也会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扩散。

(2)中介机构参与行为。由于中介机构具有独特的优势,促使其成为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过程的重要参与主体,中介机构通过自身的组织特性整合了很多高校、研究所等科研组织的技术力量,相比大众媒体而言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失真的现象相对较少,与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传播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因此中介机构的参与也是制造企业采纳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如SY公司的被访者所说,他们通过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结识了很多相关领域的高校和科研组织研究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制冷空调的先进工艺和先进产品信息,这种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是影响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4.2 收益因素

收益因素包括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效益和低碳技术创新采纳障碍两种类属。其中,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效益包括采纳低碳技术创新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两方面,低碳技术创新采纳障碍包括低碳技术创新引进成本、学习成本和收益不确定性三方面。

(1)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效益。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获得经济利益才能得到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制造企业在选择是否采纳一项低碳技术创新时,一般会考虑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但这种情况并不绝对,因为制造企业为了长远的发展,短期内可能愿意承受收益减少甚至亏损的情况来采纳低碳技术创新以获得长久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制造企业选择采纳低碳技术创新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收益。因为制造企业采纳了低碳技术创新将提高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当制造企业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意识时,会自发地选择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来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即使制造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足以驱使其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当社会效益提高时,政府和公众的认可度会随之提高,也会给企业带来更长远的利益。

(2)低碳技术创新采纳障碍。由于低碳技术创新大多体现在生产设备和工艺方面,而我国的低碳技术发展水平仍然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很多制造企业在引进低碳技术创新时比较偏向于引进国外较成熟的设备或技术,但由于专利等知识产权及关税等方面的原因,引进国外的低碳技术或者设备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因此制造企业需要具有较强的财力才有采纳低碳技术创新的经济保障,采纳低碳技术创新的高成本导致部分制造企业望而却步。在引进低碳技术创新时不仅会因为购买技术或设备产生较大的费用,制造企业还需要花费人力和财力学习低碳技术创新的原理和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如此便产生了人员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费用,进一步加大了生产成本。低碳技术创新采纳的高成本障碍导致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效益的降低,进而导致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收益的不确定。另一方面,低碳产品市场尚未完全打开,虽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但在中国现如今的经济水平下推广低碳产品是否能够成功仍未可知,市场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收益不确定。

4.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流行性规范压力和政府规制两种类属。其中,流行性规范压力包括行业低碳责任认识、消费者认可观念和社会低碳氛围三个条目,政府规制包括政府激励政策和行政法规政策两个条目。

(1)流行性规范压力。流行性规范压力是影响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当整个社会都以“低碳”为理念而形成社会低碳氛围时,低碳将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作为社会的构成单元,制造企业也会随之选择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如此来适应低碳社会的发展背景,进而在低碳经济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其次,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中,消费者低碳认可观念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即消费者会优先选择低碳产品,相比传统企业及产品更认可低碳企业和产品,在消费者的低碳产品需求引导下,制造企业会更倾向于选择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最后,当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整体形成了低碳责任意识,行业内会形成低碳发展环境和低碳发展标准,在行业标准的影响下制造企业也会选择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

(2)政府规制。当低碳技术创新在制造企业群体中难以采纳时,政府规制将是引导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的重要因素,政府的规制措施主要分为命令型激励措施和激励型激励措施两种。在命令型激励措施方面,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设置低碳企业和低碳产品的标准,为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还可以通过设立强制性法规迫使企业实施低碳生产否则将处以严厉惩罚。另外政府还可通过收缴碳税的方式引导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此时若制造企业不实施低碳生产则会由于超标的碳排放量而需缴纳高额碳税。在激励型激励措施方面,政府主要可采取补贴的形式来鼓励和引导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因为制造企业在决定是否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主要顾虑是高成本及收益不确定,若此时政府为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制造企业提供补贴减少企业成本,则提高了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制造企业的经济收益,如此便能正向刺激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

5 结论与启示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制造业的低碳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及各生产部门的重视。应用于制造行业的减碳技术、零碳技术及储碳技术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政府部门先后发布的《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手册》等文件为制造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全面详细的参考信息。此外,随着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节能技术装备供给能力和节能环保服务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下日趋完善,为制造企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服务方面的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只有经过商业化应用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技术发展比较滞后的制造企业,通过采纳低碳技术创新可以获取先进技术,节省投资,降低风险,缩短技术创新周期,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因此,为了尽快实现中国制造业低碳技术改革和发展,制造企业直接采纳和引进成熟的低碳技术创新成果是较为便捷有效的方式。

[1]郝新鸿,蔡仲.IPCC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要争取科学话语权[J].科学学研究,2011,29(1):3-8.

[2]石敏俊,周晟吕.低碳技术发展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J].管理评论,2010,22(6):48-53.

[3]马丁,陈文颖.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水平及达峰路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5):1-4.

[4]华锦阳.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J].科研管理,2011,32(6):42-47.

[5]MANSIKKASALO A,SODERHOLM P.Energy efficient and low-carbon technology in process industries:innovation,diffusion and the role of public policy[J].European energy market,2012(9):1-8.

[6]SID M.Lithium-i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94,51(1-2):79-104.

[7]JAYALAKSHMI M,BALASUBRAMANIAN K.Simple capacitors to supercapacitors—an over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cience,2008(3):1196-1217.

[8]BARBARA P,KATJA S.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in a carbon constrained world:the role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J].Energy policy,2009,37(12):5081-5093.

[9]DOMHNAILL H.Enhanced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ovel air cooled thermal architectures[J].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2010,15(2):31-51.

[10]HENRIK H,ASA L.Explaining adoption of end of pipe solutions and clean technologies—determinants of firm’s investments for reducing emissions to air in four sectors in Sweden[J].Energy policy,2010,38(7):3644-3651.

[11]FAULKNER A.Regulatory policy as innovation:constructing rules of engagement for a technological zone of tissue engineer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J].Research policy,2009,38(4):637-646.

[12]陈艳莹,原毅军.收益不确定性与绿色技术采纳的后动优势[J].管理科学,2005,18(4):92-97.

[13]但智钢,段宁,于秀玲,尹洁,白艳英,宋丹娜.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推进的驱动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2):242-247.

[14]杨伟娜,刘西林.排污权交易制度下企业环境技术采纳时间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2):230-237.

[15]何如海,江激宇,张士云,尹昌斌,柯木飞.规模化养殖下的污染清洁处理技术采纳意愿研究——基于安徽省 3市奶牛养殖场的调研数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47-53.

[16]陶群山,胡浩,王其巨.环境约束条件下农户对农业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106-110.

[17]段琪,等.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11):159-168.

[18]李柏洲,徐广玉,苏屹.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知识转移风险识别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4):57-65.

TechnologicalInnovationAdoption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sintheContextofLow-CarbonEconomy

Xu Yingying,Qi Liangqun,Xu Xiaowei

(School of Management,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80,China)

Low-carb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optio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targets of reducing emissions.In order to explor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low-carb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optio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it constructs research framework based on deep interviews and grounded theory.It puts forward six main categories of low-carb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option,which include income of low-carb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option,epidemic standard pressure,interaction amo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government regulations,participation of intermediary institutions and obstacles of low-carb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option.Then this paper makes a further explanation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re and fundamental categories,analyzes the interactions among fundamental categories.Finally,it carries out the theory saturation test.

Low-carbon econom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option;Factor identification;Manufacturing enterprise;Grounded theory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71373061),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机制研究”(JJ2016QN0645),黑龙江省哲学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16GLC05),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基金“复杂网络视角下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行为扩散机制研究”(LBH-Z16090),黑龙江省哲学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战略下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实现路径与保障策略研究”(16GLC02)。

2017-01-23

徐莹莹(1990-),女,黑龙江人,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F272.3

A

(责任编辑 沈蓉)

猜你喜欢
范畴编码企业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企业
企业
企业
生活中的编码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