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晓杰,胡京慧,陶凌峰,汪 建
(1.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020;2.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科技创新券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的应用
倪晓杰1,胡京慧2,陶凌峰2,汪 建2
(1.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020;2.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四新券”是一种针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的科技创新券,这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创新手段。基于政策分析,对比普通创新券与四新券的特征,通过对普通科技创新券和四新券实施过程的对比,分析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营模式,总结创新券和四新券的异同点。基于十六家实施四新券的企业案例,分析四新券的作用模式及成效,说明受四新券资助的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创新并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有效提高创新券和四新券的实施效果,提出结合市场调节和资格认定两种途径的对策建议,同时建议政府从三个角度搭建协作平台。
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券;四新券
科技创新券(简称“创新券”)是政府将财政资金以“权益凭证”的形式向企业发放,企业可将创新券用于向高校、科研机构、科研服务机构等单位购买科研服务,再由科技服务提供者持创新券到相关政府部门兑现[1]。实施创新券的目的在于弥补中小微企业创新动力的不足,促进科研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有机结合及二者之间的直接知识转移,实现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三者的相互联动,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新券”是2015年出现在中国的一个新生概念,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与上海市教委为了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校围绕“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开展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科研活动而向他们发放的一种“权益凭证”,企业可以以此向高校购买科技服务,合作完成后中小企业和高校可持此“权益凭证”分别向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与上海市教委兑现。四新券实质是一种特殊的科技创新券,但是强调对于四个创新领域的支持。
创新券最早于2004年出现在荷兰,之后陆续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2012年在中国开始出现。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创新券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创新资金及科技成果惠及中小企业、提高了公共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然而,创新券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外资问题、预付问题、人员激励问题[1]。此外兑换率低也是创新券面临的问题之一,例如上海市科委从2015年7月出台创新券政策以来,共发放了超过1亿额度的创新券,截至2016年8月兑现了2000多万,兑现率仅为20%[2]。另外一方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发放四新券60套,经企业申报,上海各区县共36家中小企业获得了2015年度“四新”服务券。四新券的应用促进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相对于普通的科技创新券有着不同的运作方式和特征。本文通过对创新券和四新券运作模式及政策内容的对比分析,总结四新券的应用过程,分析四新券的应用特征,为扩大创新券的应用范围,提升其应用效果提出建议和对策。
在研究领域上,创新券的相关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政策分析、应用分析及评价等方面。郭铁成等通过对创新券的概念、政策、分类情况进行介绍,说明创新政策的实施为国家和中小企业带来的好处,然后对中国实施创新券政策提出一些具体建议[1,3-4]。肖久灵等通过对新加坡实施创新券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中国地方政府有效制定创新券政策提供借鉴[5]。刘毅通过介绍国内外实施创新券的情况和效果,结合广东省科研管理的改革实践,对更好的实施创新券政策提出一些建议[6]。在运营模式的研究上,朱悦等通过对创新券在科技服务平台中的运作模式、管理流程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促进了创新券在中国的应用[7]。徐侠等通过建立创新券实施效果的动态综合评估模型,借此来指导创新券项目更加科学合理地实施[8]。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从更多的方面来丰富创新券的实践以期形成更为完善的应用模式来指导实践。在创新券的运营模式上,四新券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值得开展研究。
在研究问题上,创新券的相关研究较多地关注“官产学研”合作问题。创新券是政府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而实施的一种政策,其实质是公私合作模式或创新服务采购,即政府为中小企业向高校或科研单位采购服务,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9]。因此,创新券其实采用的是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学者们对官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自的定义。陈劲等认为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10]。李霞等认为协同创新是指技术供给方与技术需求方作为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以技术合同为基础,依照各自的优势分担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需投入的资源,组织技术创新活动,按照合同事先约定的方式分摊风险,分配收益的合作创新过程[11]。李文鹣等指出,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受到自身规模、实力、信用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协作中更需要政府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提供支持[12]。创新券的出现使得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企业与学(高校)、研(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成长,也促进了学研方的科研知识水平的提高。创新券的应用研究中,如何借助创新券促进协同创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将重点关注四新券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
创新券引导下的企业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营模式可以概括如图1所示。首先,中小企业通过线上平台申请创新券,政府进行审核后发放创新券,然后,企业凭借创新券通过平台预约购买服务,服务完成后通过平台提交相关资料向政府申请兑现。
图1 创新券应用下的官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营模式
在上述模式中,各个参与方有着不同的定位。①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创新提供资金、对学研方提出需求,共同参与创新,并负责最终产品的生产及市场推广。②学研方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为协同创新提供知识和技术服务。③政府主要负责对于鼓励的产业、提供政策支撑和专项资金以及引导监督等。政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财政资金支持或者创新券的发放)及仪器帮助;②政策支持;③管理引导;④实施监管;⑤利用互联网来提高创新券的组织管理[13];⑥外界的一些机构与平台也参与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并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①线上平台,例如上海市的牵翼网[14],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②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提供技术供给信息和技术需求信息提升产学研的合作绩效;③保险公司与金融机构,主要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资金和服务。
四新券的实施时间比较短,从2015年开始,其运营模式还处于探索和完善中,运营模式可以总结如图2所示。现有的申请和购买服务等流程主要是线下,即企业如果符合政府对申请四新券的要求,就会寻找合作高校并签署合同以供政府主管业务部门审查,企业在与高校合作完成后向市经信委申请兑现,兑现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即予以资金拨付,企业可向市经信委兑换10万元,合作高校可向市教委申请兑现10万元。
图2 四新券应用下的官产学协同创新运营模式
通过以上创新券和四新券的运营模式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具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是基于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涉及到的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职能基本相同;都是以企业为主体提出研发方向和合作需求,政府部门主要做好服务和监管,不具体干涉企业的研发方向;企业申请创新券或四新券都采用“宽进严出”的审核程序;在运营模式上都采取“先合作,后报销”的政策。在另外一些方面,两者也有许多区别,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创新券与四新券的对比
(1)支持领域及适用对象不同。创新券是面向所有中小企业技术领域发放的普通券,而这些中小企业一般缺乏创新能力或者存在制约创新的各种因素。依据上海市创新券的实践,现有的技术服务中检测检验设备的使用占比较大。四新券则指发放给四个新领域的专门创新券,依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要求,四新券申请企业必须是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中小企业。在这一层面上,四新券资助的中小企业相对于普通创新券资助的企业而言对创新能力有明确的要求。这种要求限制了部门企业的申请,这也是四新券实施企业占申请企业数量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2)资助额度资金政企配比不同。普通的创新券资助额度一般情况下最多不超过10万元,而且只补助给技术服务提供机构。虽然创新券的支持额度也可以达到10万元,但是2015—2016年的实施情况表明平均资助金额是2.3万元。小额创新券可以没有企业配套资金,但是较大额创新券的资金政企配比为1:3到1:10不等[15]。四新券的资助额度较大且从两头补贴,申请四新券的企业可获得10万元的“企业券”和10万元的“高校券”,四新券规定企业与高校的合同金额不少于50万元,企业资金政企配比小于2:3,由此看来,四新券受资助的金额占合同比例也较大,这也许是四新券实施企业占申请企业数量较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企业有较大额自有资金投入研发活动,也增强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3)推进机制不同。在上海市,普通创新券是由市科委负责实施;四新券是由市经信委与教委联合实施。四新券的实施机制较好地把经委、企业、高校、教委连接起来,更加有利于取得更大的协同创新的效果。
(4)申请门槛及资助对象不同。创新券的申请是普惠性的政策,大多数企业都有权申请,但真正用于购买创新服务的比率却很低。而四新券的申请由于遵守一定的规则“总量控制,按需申请”,却大大激发了企业申请四新券的积极性。在对象上,四新券更加偏重于已经有合作基础的校企合作,这也是四新券兑换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认为科技创新券的运营注重依靠市场的调节能力,四新券的应用不仅注重市场的调节能力,更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例如,四新券强调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个领域中创新。
(5)平台方式不同。创新券较多借助互联网的高效快速的优势,无论申请过程还是寻找目标合作单位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线上运营模式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更为充分的信息资源,较好地完成企业与目标合作单位信息资源的对接。四新券由于出现时间较短,目前主要还是依靠线下模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四新券与创新券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导致了相关企业申请四新券的热情比较大,而创新券可以学习四新券的一些政策来吸引更多的企业来申请并使用创新券。
我们调查分析了16家高新技术企业应用四新券开展技术创新的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四新券应用案例分析
这些企业运用四新券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为之带来了效益,参与的各方都获得了收益。具体包括:①企业通过实现新工艺、提升技术水平或产生新产品等方式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创新,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大大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②高校受到一定的资金补助和政策支持,能更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的构思、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③企业从最初的技术追随走到主动寻求合作的路子上,并逐步转变成为产学研合作团队中的主导力量,这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发现四新券资助的企业具有一些共同特点:①四新券资助的企业的领域一般涉及IT、通信、金融、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②都是政府引导下的中小企业与上海本地高校合作,即都采取官产学合作的形态,其实质是公私合作(PPP);③创新点一般涉及“技术的提升、新工艺、新产品、知识产权”等四个方面;④促进了企业生产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⑤合作模式中,企业一般选择之前有过或正在进行合作的高校进行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并且为高校研究生提供实习基地,实现高校的研究需求与企业的市场需求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发挥双方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实现协同创新与发展。
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四新券存在以下优点:①申请成功的企业都会使用,不存在有发放不使用的情况;②对申请设置一定的门槛,发放数量少,易于操作,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有创新前途的企业;③资助金额占技术创新总成本的比例高达40%,大大激励了企业的创新水平的发挥;④充分利用高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使高校的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⑤一些创新项目的界定对企业来说比较有刺激力和吸引力;⑥有效的改善并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另外一个方面,四新券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①企业缺少集成性信息平台,学校与企业的需求对接上还需要更多发挥互联网的优势;②“先预付,后报销”的政策不完善。由于四新券只能在企业与大学合作完成后才能兑现资金,也就是说企业与大学需要事先垫付成本,由于中小型的高新技术企业本身就资金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它对创新的需求。
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作用、重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发挥中介机构的协调促进作用、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督作用是实现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论述,为四新券引导下的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建立互联网平台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完善市场体制、加强政府引导与监督等,这对于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四新券的运营模式及实际案例,为了改善其使用效果,同时也为了给创新券提供参考,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有效结合市场调节力量和政府引导两种运营模式。科技创新券依赖于市场调节,四新券不仅依赖于市场调节,更加强调协作的基础和资格。前者有利于扩大应用规模,后者有利于提高使用效果。为了有效实施创新券与四新卷需要有效地结合两者才能提高创新券和四新券对于企业创新的引导作用。这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实现,例如完善市场需求体制和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对企业申请四新券设置一定的准入准则;对获得较好成果合作的企业和大学进行跟踪支持等等。
(2)政府引导搭建三类协同平台。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针对产学研内部各合作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完善企业与高校的对接平台,及时为技术供求双方提供技术的供求信息。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对高校能提供的服务种类一目了然,节约企业的搜寻成本,高校也可以对进行合作的企业进行选择,最终达成协同创新的目的。政府也可以对资源均衡分配,可以指定产方和一些目标学方合作,促进协同创新。
资金平台:申请并运用四新券的用户,不仅可以自己去外界金融机构寻找资金援助,而且更为方便的是可以通过政府搭建的这个线上资金平台获取金融融资,而且可以获得企业额外投资的风险资助。
中介平台:帮助产学研各主体降低搜索成本和减少风险水平,建立官产学研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
[1]郭铁成.中小企业创新中的市场失灵问题之解——“创新券”政策运行机制与工具构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4):59-68.
[2]李雪梅,上海科技创新券政策推出一年,申领热而使用冷[N].东广新闻台,2016-08-01.
[3]郭丽峰,郭铁成.用户导向的政府创新投入政策——创新券[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08):10-13.
[4]郭铁成,郭丽峰.创新券:以用户为导向[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2(10):24-27.
[5]肖久灵,汪建康.新加坡政府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155-160.
[6]刘毅.国内科技创新券政策研究及对广东的启示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14-17.
[7]朱悦,金爱民,王迎春.“创新券”在科技平台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3(07):153-156.
[8]徐侠,姬敏.创新券项目实施效果的动态评估框架构建[J].中国科技论坛,2015(09):10-16.
[9]郭铁成.公私合作创新是科技计划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15(06):5-10.
[10]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02):161-164.
[11]李霞,宋素玲,穆喜产.协同创新的风险分摊与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15-17.
[12]李文鹣,孙林杰,谢刚.借鉴国际经验透视我国政府在中小企业产学研中的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04):67-71.
[13]李希义.创新券在中国[R].科技中国,2016(3).
[14]牵翼网[EB/OL].http://www.qwings.cn/.2016-12-05.
[15]郭铁成.创新券的本质、发展及未来[R].科技中国,2016(3).
ApplicationofTechnologyInnovationVouchersinNewTechnologies,NewIndustries,NewBusinessFormsandNewModels
Ni Xiaojie1,Hu Jinghui2,Tao Lingfeng2,Wang Jian2
(1.Shanghai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200020,China;2.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
Four New Vouchers is a new ki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ucher which focuses on the innovation on “New technology,New industries,New status,New paradigms”.The operation models on the traditional vouches and on the Four New Voucher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comparison,the characterisitcs of Four New Vouchers was summarized.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our New Vouchers relative to the innovation voucher were summarized.The implementation of Four New Vourchers in the sixteen firms were analyzed.It was found that Four New Vouchers was good at encouraging the cooperation in the innovations among government,industries,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uches,th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combination of the market coordination,the instruction of government.Some detailed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realize the government instruc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voucher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peration mode;Innovation vouchers;Four new vouchers
G311
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72104),归国留学人员启动资金(教外司留(2014)1685号),上海市2017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领域重点项目(1769210290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25)。
2017-02-04
倪晓杰(1982-),男,浙江上虞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服务部部长,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技术创新、科技管理等。
(责任编辑 刘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