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

2017-12-19 12:45曾晓辉李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曾晓辉+李琴

【摘要】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决定幼儿人格是否健全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幼儿园应该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寻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和教学方式,将其有机地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全面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本文笔者就如何通过家园合作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发表几点自己看法。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90-01

所谓心理健康,即一个人在心理各方面以及跟社会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当前,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长和长才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始终坚持将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摆在首要位置上。《指南》中也提出: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幼儿时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间,幼儿园要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家园合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一)家园合作能够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跟家庭有关。因此幼儿园在对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通过家园合作有助于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便于幼儿教师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另外,当幼儿出现心理健康出现偏差时常常可以通过其家庭中找原因,从而为纠正幼儿不健康心理提供依据。

(二)家园合作能够赢得幼儿家长的支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幼儿园的职责,更是幼儿家长的责任。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家园合作,在彼此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充分获得了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有助于各种教育方法和策略得到落实,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家园合作有助于为幼儿营造全方位的教育环境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家园合作能够让幼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一个教育整体,形成教育合力,彼此能够相互弥补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从而为幼儿营造全方位的教育环境,能够将教育的最大效用发挥处理,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1]

二、家园合作,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具体路径

(一)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作为幼儿园及教师要树立幼儿健康教育观,在本着对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负责的态度,培养幼儿自信、乐观、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此,幼儿园应重视教师专业培训,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基础知识。除此之外,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定期考核,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针对未通过考核的教师需要接受再培训或者辞退,从而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二)提高幼儿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育者自身思想认识和教育理论能否得以即时更新。因为很多条件的束缚,大部分幼儿家长都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所以这一重任自然就需要幼儿教师来承担。幼儿教师应当有组织的对家长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教育方针政策的宣传普及,结合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给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经验,让家长之间也能够相互分享交流。另外,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幼儿家长进行讲座宣传,普及一些基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家长能够进一步全面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在未来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应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

(三)家园合作协同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个老师,其言行举止、教育方法等均对幼儿的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又会受到幼儿教师的影响,为此幼儿教师、家长应该协同为幼儿创造平等、和睦、相互关心的心理健康环境。幼儿只有在这种健康的情感环境中生活和成长,才会感受温暖、被关爱、被呵护、幸福,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心理。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和家长还应该加强交流和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和观察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幼儿园和家庭本身是两个不同的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下,幼儿的行为举止也会有所差异,但是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不能被父母所了解,父母知道的情况主要是通过教师反映,但是大多教师往往是报喜不报忧。

(四)深入挖掘家长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其背后均有两位从事不同职业、拥有不同社会阅历的家长,并且深入挖掘这些家长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可以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例如:家长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给幼儿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实现个人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幼儿园也可以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考虑到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特征以及不同的阶段心理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主导活动和不同心理能力,在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的矛盾和发展任务也不尽相同,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主题式心理教育课程,要求家长参与,预防幼儿出现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幼儿园还可以专门开设节日庆祝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形式,将信息化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幼儿园可以定期组合幼儿家长参与家长沙龙活动,让幼儿家长很对幼儿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行为偏差进行讨论,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中[2]。

(五)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幼儿心理健康档案主要是指家庭和幼儿园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举止、测试幼儿的心理、同幼儿交谈等方法获得幼兒身心发展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积累——整理——归纳,家长和教师便可以通过这些资料掌握幼儿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情况,以便找到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以此为依据调整幼儿健康教育的策略。幼儿心理健康档案应该包含幼儿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等)、幼儿心理发展情况、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记录、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记录、幼儿作品分析、幼儿心理成长阶段性记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系统性和长期性为一体的工作,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紧密配合,将家园合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全面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让所有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雅颉.试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J].亚太教育,2016,(01):2.

[2]郑红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机制的构建路径[J].中华少年,2015,(22):6-7.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