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民
【摘要】作为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数学在学生的每个阶段都具有舉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理性思维,而生活情境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将数学从抽象化变为具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文提出生活情境的运用策略:把握细节,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深度;善于发现,注重生活情境的理念诠释;遵循特点,注重生活情境的规律性。在教学案例中注意的要点:挖掘生活,丰富教学;善于联想,思维拓展;加强实践,结合生活。旨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92-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建设的日渐完善,我国对于人才需求的标准也由知识理论型人才变为综合实践型人才,学生应能够将所学知识理论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岗位的要求,因此教育部对课程标准一再进行改革深化,力求培养出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人才力量。数学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科目,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小学数学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与思维的形成,只有充分应用生活情境,才能改善不良教学现状,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实践提供帮助。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不同于语文学科的形象具体生动,数学学科涉及到大量的计算与逻辑概念,具有抽象、繁杂的特点,常常令学生在学习时束手无措。小学学生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科目时常常会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这就会导致其数学成绩不高、数学逻辑较差,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数学科目会产生恐惧与抵触心理,继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教师缺乏教学方法
新课改明确规定教师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个性、发挥特长、实践运用,然而,仍然有些小学教师没有积极响应教育改革号召,而一味采取照本宣科、机械填鸭的方式授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标准,教师缺少了在备课环节的精心设置与深入探索,缺乏教学方法和手段,导致课堂形式单一、节奏拖沓、枯燥乏味,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水平始终不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容乐观。
(三)所学理论难以得到运用
正所谓“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生只有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都转化为生活实践中的技术能力,才能真正将学习的价值最大化,这就好比厨子得到了丰富的食材,只有将其加工成菜肴,才能充分发挥食材的价值。[1]然而,由于我国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教学的重心始终放在知识理论的传递上,继而忽略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以至于学生大多高分低能,只能应对考试,而无法将学习价值体现于实践操作。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学生的数学习题往往完成得较好,而在日常生活中却不能有效地解决计算问题,这种学习与运用脱轨的现象正成为限制学生长远发展的关键,给数学教学带来了负面消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生活情境的作用
(一)生活情境的概述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下,我国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往往陈旧落后,教学形式往往单一乏味,更重要的是,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学生、家长、教师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知识理论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学生对社会能动作用的发挥,忽略了学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以至于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却无法借助所学内容解决生活实践问题,促进自我提高拓展,这正是我们常说的“纸上谈兵”。另一方面,数学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其需要独特的理性思维与数学逻辑作基础,而小学阶段正是形成数学思维逻辑的关键时期,如果小学数学的教法和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无法满足教学实际的需求,就会导致学生厌恶、抵触数学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理性思维将愈发薄弱,难以站在数学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实际中的种种现象,继而理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中。[2]何谓生活情境?生活情境即教师结合学生的自身生活,善用生活素材,将课堂无限延伸与生活接轨的一种方式,在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时需要考虑三点问题,即生活情境的深度、精巧以及理念创新度,生活情境的创设绝非敷衍了事,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将教学内容完美地进行诠释,应用生活情境于小学数学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行之举,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生活情境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俗语有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一门学科没有产生学习兴趣,那么课堂于他而言形如牢狱,其无法真正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学的魅力与乐趣。数学教学本身比较复杂,且数学逻辑思维比较抽象,与形象化的语文相比较为枯燥,因此单纯的讲解知识理论会让学生没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力求化繁为简,将生活情境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丰富教学形式,使课堂变得生动灵活、趣味多变,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指数
由于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将自身作为教学主体,以讲授的形式机械地传递数学知识理论,因此,大部分课堂时间都花费在教师身上,而学生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与思考空间,更没有太多机会与教师产生互动,缺乏互动的课堂是死板乏味的,教师既不能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课程调整,更不能了解学生学情,与学生拉近距离、沟通情感,而学生过度地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而缺少了自身的思考与分析,以至于在听课时什么都会,在运用时无从着手。不仅如此,单调的课堂、互动的缺失也会降低教师对自我的约束标准,继而在教学工作中不再求精、求变。生活情境的应用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并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指数,进一步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完善教学。endprint
3.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实践性
将生活情境应用于數学教学,可以改变当前数学课堂与生活实践逐渐脱轨的现象,帮助学生从生活角度去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数学知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生活实际中总结得来,因此学生要把学到的知识理论反作用于生活,继而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将课堂与生活接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理论进行实践探索,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只有这样,数学学科的运用实践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继而保障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4.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抽象化是数学的代名词,年龄限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能力”[3],因此,应用生活情境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更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如果教师应用得体,即使是十分深奥的数学知识,也能化繁为简、深入浅(下转135页)(上接92页)出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继而让学生能够领悟知晓,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势必会得到提高。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的途径
(一)把握细节,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深度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者必须充分理解生活情境创设的必要性,避免对其认识太过片面化、绝对化,令生活情境创设的深度大打折扣。“情境的创设不是顺手拈来的,需要教者深思熟虑,精巧设计。[1]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必须先对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精准的把握,并将创设生活情境的重心放在教学细节中。例如数字计算、图形列举等,都可以利用创设生活情境而实现教学的精巧细腻。
(二)善于发现,注重生活情境的理念诠
为了让数学教学的课堂更加生动精彩,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更要注重实践结合的独特性,所谓独特性就是避免教学上的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而是具有自身的独立思考与全面分析。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在面对教学目标时能够准确地设置教学内容,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求结合生活情境,善于发现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概念,将其渗透到课堂中,以此来诠释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学习的实践化、层次化、深入化、针对化。
(三)遵循特点,注重生活情境的规律性
语文学科与生活情境的结合较为容易,而数学学科不同于语文学科,生活情境的创设要遵循数学教学的特点,否则生硬的情景创设只会画蛇添足,令课堂教学不伦不类。为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透过问题寻找信息、根据信息发现规律、依照规律探求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折射出数学的逻辑性,并且将这种遵循特点、把握规律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才能确保生活情境的有效性。
四、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为了保障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教师要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中心放在科学化、合理化的基础上增添趣味性上。
(一)挖掘生活,丰富教学
在利用生活情景急性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现代教育观念深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4]基于此目的,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不断丰富创新,善于挖掘生活的本质。例如,在讲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第六节《认识图形(一)》时,便可以在导入部分以及图形讲解部分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掌握图形。在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形。如符合圆形标准的生活实物有足球、乒乓球、地球仪等等,符合长方形标准的生活实物有铅笔盒、围巾等等,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联想,说出更多符合图形标准的实物。在认识图形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积木玩具为学生们展示图形的特点,学生也可以分为六至七人一组,在对积木玩具进行充分分析观察后,总结出图形的规律。这样一来,“认识图形”的教学目标便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学生不至于在教师抽象的讲解中一头雾水。
(二)善于联想,思维拓展
实际上,数学文化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果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就势必会错过数学与生活实践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让学生通过联想与拓展去把握数学的规律性,利用数学理论解决问题。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节《垂线与平行线时》时,教师可以通过以前数学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们认识到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例如利用学过的角的概念告诉学生们当角为九十度大小时,其两条边为垂直关系,互为垂线。利用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的概念告诉学生们其邻边垂直、对边平行不相交。当学生们对垂线与平行线有了初步把握后,教师应为学生们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们思考如何将垂线与平行线的规律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学生可以充分地进行思考与联想,继而得出诸如“平行线应用于铁路轨道的设计”、“垂线应用于楼房建设”等结论。这样就会将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完美结合。
(三)加强实践,结合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认识生活、加强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把数学与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互相融合的整体。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节《时、分、秒》以及一年级下册第五节《元、角、分》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效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五至六人一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了让学生明白“元、角、分”的用法与换算规律,一名同学扮演商店老板,其他组员则扮演顾客,用制作的人民币道具来购买不同的商品,并由“商店老板”进行找零。为了让学生认识“时、分、秒”,掌握时间的读取方法,可以由学生分别扮演手表拥有者和时间询问者,如此,学生便可以在实践中学会数学知识,并及时有效地应用于生活中。
总之,小学数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与思维的形成,只有充分应用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才能改善不良教学现状,使他们有效地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5],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实践提供帮助。这是进一步保障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教师不容推卸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刘晓青.生活情境创设的三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1).110.
[2]黄冬荣.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J].读与写2017(1)35.
[3]曾春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分析[J].理论与实践,2015(09):150-151.
[4]耀友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情境应用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12):364.
[5]袁慧敏.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1):2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