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教师的困境与对策

2017-12-18 10:15刘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高校辅导员

刘冉

【摘要】新时期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必须重视的任务。为了整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高校辅导员可以兼任思政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教师遇到了诸多困境,需要高校管理者和辅导员二者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打造高素质的兼任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思政困境;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06-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政课的受众主体,他们对于思政课的领受状况直接反映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基于学生视角研究思政课教学困境有利于从受众端解决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的教育实效性问题,突破思政课教学困境。

一、辅导员兼任思政教师的困境

1.专业理论素质不高

在传统观念中,辅导员一般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主要考察的是辅导员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其专业知识背景和教学能力不作重点要求。而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一般都需要具备博士学历,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专业教师技能,能够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这对于一些辅导员来说,要想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需要从零开始积累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缺乏一定的自信心。而缺乏相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授课技巧,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周而复始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

2.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意识膨胀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互联网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广泛,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渗透造成当前社会多元文化并存混融的局面。社会观念与主流意识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对个人主体意识的自由化与自主性提出更高要求。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主客观因素的干涉都可能对其主体意识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多元文化背景下,依托信息传播的便捷高效,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平台轻易获取大量信息,了解国内国外各类资讯。但由于认知能力与生活阅历的欠缺,大学生在信息的筛选甄别方面存在缺陷,对各类讯息难以做到科学分析与理性判断,容易被不良负面信息误导蒙蔽,被虚假报道煽动情绪,形成错误偏见。这些偏见极易固化为主体意识的认知倾向,并形成顽固偏激的认知习惯。

3.部分思政课教师面向教学对象自觉意识较弱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对象,而好的教学效果则建立在对教学对象深刻的体察之上。思政课的教学对象包括了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为“95后”,朝气蓬勃、求知欲高、好奇心强,但知识储备尚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建立之中。但是,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教学对象的这些特点置若罔闻,思想上认识不清、行动中麻痹大意,造成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活动严重脱离学生。

4.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考核主要针对的还是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如:学生日常行为违纪情况、学生宿舍建设情况、集体活动参与情况、学生考试成绩情况等等,这些考核指标并不涉及高效辅导员的教学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对于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辅导员来说,自然不能按照思政课专任教师的指标来进行考核,但又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的对策

1.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强化立德树人的使命感

大学生群体与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大目标人群。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力量,肩负着以思政课为阵地向学生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使命。思政课教师自身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缺“钙”,就会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蛊惑,从而弱化阵地意识并被敌对势力抢夺课堂主导权,无法发挥出立德树人的功能。因此,“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多种形式对思政课教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注重提高教育效果。强化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筑牢抵御“价值中立”“课堂批判权”的思想防线。

2.完善辅导员准入制度

在未来的辅导员招聘过程中,应考虑到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可能性,打破传统的招聘要求和招聘模式,用更為优惠的政策吸引思想教育专业的高水平人才进入到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中来。对于现有的辅导员来说,鼓励其工作之余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升现有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使得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可以将兼任思政课教师的高校辅导员作为后备师资力量和行政管理干部来培养,力求培养一批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3.克服群体效应负面影响的对策探索

群体效应的影响作用是大学生集体生活不可避免的问题,克服群体效应负面影响的根本办法就是将负面干扰转化为正面引导。在严控教学管理与改善课程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引导,发挥学生干部表率示范作用,在学生内部对负面群体起到分化割裂的作用,以点带面扩大正面影响;充分发挥辅导员管理带动作用,不断深入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关心并帮助学生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深化师生关系,增强辅导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进而在教育引导工作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提高兼任辅导员的教学能力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储备充分的基础上,考虑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教学技能。按照高校思想政治专任教师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的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技能培训,除了基础性的教育学、心理学之外,还可以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实例教学。同时,为高校辅导员和思政专任教师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可采用讲座、经验介绍、公开课等方式,为高校辅导员学习教学技巧提供机会。另外,也不能忽视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者在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中的作用,还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日常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波动,侧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非凡。虽然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只要学校努力打造一个适合高校辅导员的教学平台,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二者共同努力必然能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明刚.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路径探讨[J].教育评论,2015(04).

[2]刘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问题及其应对[J].教育评论,2016(03).

[3]谢红霞.高校“双师型”辅导员专业标准和培养模式(转下页)(接上页)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9(1):116-120.

[4]冯刚.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发展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04-09.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高校辅导员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教学激情的培养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教师队伍交流机制构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