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7-12-18 04:30任义梅孙茂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圈员静脉炎品管圈

任义梅,孙茂梅*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病区,江苏 南京 210036)

静脉留置针可避免反复穿刺血管对患儿的损伤,有利于保护新生儿血管,减轻护士工作量,是新生儿救治成功的有效保障[1]。随着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普及,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成为新的护理问题,影响治疗连续性[2]。静脉炎的发生增加了患儿痛苦、住院时间、医疗纠纷发生率。如何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又称品管圈,指为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与工作相关的人员自发组成小团体,运用头脑风暴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小组成员相互启发,通过各种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质量改善,最终达到改善医疗质量的目的[3]。本研究中我们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在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预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0月我科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449例,213例为2016年1月~5月收治未实行QCC的对照组,其中男109例,女104例;平均日龄(20.37±5.92)天;平均胎龄(38.41±2.14)周;出生平均体质量(3.69±0.71)kg。236例为2016年6月~10月收治实行QCC的研究组,其中男124例,女112例;平均日龄(20.48±6.02)天;平均胎龄(38.63±1.96)周;出生平均体质量(3.71±0.54)kg。两组患儿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成立QCC团队。由新生儿科12名护理人员组成QCC团队,其中中专2名,大专3名,本科7名;护士3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4名,由护士长担任圈长,本次品管圈的主体活动定为“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

1.2.2 现状把握和目标设定。2016年1~5月213例患儿发生静脉炎37例,发生率为17.37%,主要问题为:穿刺部位选择不当8例,占21.62%;留置时间过长9例,占24.32%;置入技术不规范9例,占24.32%;皮肤消毒不规范6例,占16.22%;高渗液体输入3例,占8.11%;封管措施不当2例,占5.41%。根据80/20法则,穿刺部位不当、留置时间过长、置入技术不规范、皮肤消毒不规范4项,共32例,占总数的86.49%。拟定聚心环的圈能力为60%,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00%=(0.1737-0.1737×0.8469×0.6)×100%=8.54%。

1.2.3 分析原因。根据80/20法则,圈定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可能导致静脉炎的重点改进目标,圈员们采用头脑风暴进行分析: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导致穿刺部位选择不当主要因素是对静脉血流动态掌握不足、在关节处穿刺,留置时间过长,导致留置时间过长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统一标准的留置针留置时间;置入技术不规范,导致置入技术不规范的主要因素为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损伤血管、操作时止血带结扎过紧或时间过久;皮肤消毒不规范,导致皮肤消毒不规范的因素主要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消毒液未待干。

1.2.4 改进措施。圈定重点改进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后,经圈员们集体讨论并查找参考文献,制订改进措施为:①加强护理评估。选择合适血管和穿刺用具,穿刺前充分评估新生儿病情、血管,皮肤、部位,合理选择静脉,选择下肢静脉输液时应提高肢体20~30°,加快血液回流,四肢静脉输液时适当约束肢体,防止活动过度损伤静脉,输注刺激性强或高浓度药物应选择粗大的静脉,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4];尽量选择满足治疗需要的最小型号留置针,减少导管对血管内壁的刺激。②规范操作,减少穿刺相关静脉炎。由护士长组织2位有经验主管护士制订穿刺前、穿刺中、穿刺后护理流程,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减少血管内壁机械损伤:穿刺前要求护理人员规范化洗手,患儿穿刺部位皮肤完整,避免肢体过度活动;穿刺时严格无菌技术,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用浸湿棉签1/2处的碘伏棉签消毒2次,消毒液待干15~30秒,皮肤消毒面积超过敷料覆盖面积,穿刺时除去中帽,松动针芯,握起蝶翼部分针尖偱面朝上与皮肤呈15~30°直刺血管,动作轻柔,减少针管来回移动,穿刺成功后用以穿刺点为中心的无菌透明3M敷贴固定,方便观察穿刺点是否有炎症反应;静脉留置过程中实行管床护士随时评估,监控护士隔3 h评估1次,夜班护士每班评估,及早发现静脉早期征象[5-6]。③灵活掌握静脉留置时间。根据静脉粗细、输入药液性质不同决定留置时间,高渗液体留置时间不超过3天,一般液体根据病情需要或留置情况,适当延长留置时间[7]。④完善静脉留置针记录。科室护士每天对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每周进行1次统计,QCC小组每周五下午对本周静脉留置针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制订下一阶段整改意见。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 静脉判定标准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的判定标准:0级为无静脉炎,Ⅰ级指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8]。②观察两组针头滑脱、针头堵塞、液体外渗的发生率。③患儿舒适度观察,参照杜青爱等[9]文献报道,新生儿护理期间哭闹较少,无明显不适为舒适。④QCC前后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炎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共包括静脉炎预防的20个问题,每个问题答对1分,答错0分,总分20分。⑤观察患儿家长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分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4个等级,赋分0~3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

2.2 反复穿刺率、静脉留置时间比较

研究组针头滑脱、针头堵塞、液体外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反复穿刺率、静脉留置时间和下肢穿刺率比较[n(%)]

2.3 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2.4 QCC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得分比较

科室1 2名护理人员Q C C前静脉炎预防理论得分为(12.58±5.6)分,QCC后得分为(19.34±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是儿童静脉用药的主要方法,使用过程中常见静脉炎、液体外漏、皮下血肿、导管堵塞等并发症,静脉炎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10]。静脉炎的主要症状为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及部位症状,且在局限处可接出脓性分泌物[11]。静脉炎的发生包括化学性和感染性2种,可由于液体输入浓度过高、刺激性药物过强或静脉内长期放置留置针导致局部静脉化学炎症反应,也可能因为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局部静脉损伤,导致血流缓慢、血管内膜增生、周围皮肤充血性水肿,出现机械性炎症反应[12]。房丽丽等研究显示,穿刺部位不当、消毒不当、反复穿刺同一部位、留滞针滞留、留置针贴膜松腾、高渗液体输入等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危险因素[13]。邓军等研究显示,留置针型号选择不当、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输注液体浓度高、封管液注入太快、操作技术不规范等是导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危险因素[14]。黄丽亚研究则显示,同一穿刺针重复穿刺、封管不彻底等是导致新生儿静脉炎的主要因素[15]。因此,加强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的护理管理对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QCC属于全面品质管理的一环,指在同一单位和研究重点内容有关联或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自动自发的组织起来,形成品管圈,所有圈员们通过自我启发、相互启发,采用各种质量控制方式,既有利于发现质量管理中的问题,还可通过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体系,使每一位圈员都是质量控制的主体,提高其不断改进和维持质量改善的积极性[16]。QCC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护理人员自动、自发参与管理活动,自我纠正,自我完善,提高了护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和自信心[17]。本研究中,组织科室12名护理人员自发组成品管圈,主题定为“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圈员们均享有提出问题、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圈员们自身即为质量控制的主体,使每位圈员均致力于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不断的质量改进中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由此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18]。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依据PDCA循环改进程序,圈员们共同参与讨论,使圈员们学习了风险管理,提高了预防静脉炎的意识,掌握了规范的操作流程,且圈员们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注重与家属交流和宣教,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静脉炎、针头滑脱、针头堵塞、液体外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理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QCC活动可降低静脉留置针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胡晨红.新生儿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护理干预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2):53-56.

[2]倪海燕.引起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67-68.

[3]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6.

[4]覃敏捷.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护理干预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2):109-111.

[5]罗 扬,周燕群.集束化护理对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2014,18(10):129-130,135.

[6]杜惠惠,叶杰清,吴海波.新生儿68例留置针致浅静脉炎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3,12(8):771-773.

[7]林 芳,吴超华,赵霞玲,等.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2):76-77.

[8]魏春梅.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与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8):43-44.

[9]杜青爱,马春利.静脉保护护理对静脉留置针患儿舒适度及静脉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200-201.

[10]Pasalioglu KB, Kaya H. Catheter indwell time and phlebitis development during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administration[J].Pak J Med Sci,2014,30(4):725-730.

[11]史丽峰,陈沿清,潘云凤.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江苏医药,2012,38(1):124-125.

[12]张玉芳,何 丽,钟晓燕.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48-2749.

[13]刘江燕.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3):173-174.

[14]邓 军,张春燕.留置针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5):30-32.

[15]黄丽亚.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新方法及其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5,21(9):116-117.

[16]李 远,万汝根,楼健洁,等.品管圈在检验科降低一次采血不成功件数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72-73.

[17]龙云香.品管圈在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6,10(6):221-222.

[18]黄 莉,曹焕萍.品管圈在降低门诊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0):97-98.

猜你喜欢
圈员静脉炎品管圈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