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桂云
(淄博市第一医院,山东 淄博 255200)
冠心病属于临床内科较常见疾病之一,患病后患者易伴发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恐惧等,这对患者后续临床治疗、预后等均会造成影响[1]。为此,此次为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重点抽选8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以不同护理模式为依据分为试验组43例和参照组42例。试验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0.5±4.2)岁。参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61.3±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参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干预: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做一个简单的健康宣教,和患者进行简短的沟通、交流。
(2)试验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第一,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入院后,护理人员耐心告知患者与冠心病相关的知识,且耐心解答其疑问,并多与其交流、沟通,耐心倾听其诉求,深入了解其内心想法,以缓解其抑郁、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第二,音乐心理护理干预。患者进入病房后,护理人员可在病房内播放一些舒缓、清新、优美的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第三,社会支持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多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并实时告知家属患者病情、情绪变化,告知家属多和患者交流,多探视、陪护患者,以免家属将一些消极情绪传导给患者;第四,放松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除做好以上心理护理干预外,还可配合放松疗法,比如,护理人员可每日早、晚告知患者多做呼吸运动,确保呼吸节律均匀,持续时间保持在10 min/次左右,这样可确保其肺活量明显增加,同时也加大血氧浓度[2]。
护理干预3个月后,护理人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对两组负性情绪进行评分:两个量表评分标准包括4级评定,各子项目得分总和即评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越重。
选用本院自拟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护理满意率,实行百分制: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一般满意;0~7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采用SPSS 21.0型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分组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试验组 护理前 63.5±2.3 64.5±1.7护理后 42.4±1.4 43.6±2.2参照组 护理前 64.5±3.6 65.1±1.1护理后 57.6±1.2 56.6±2.6
护理干预后,试验组31例非常满意、10例一般满意、2例不满意;参照组19例非常满意、13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试验组护理满意率(95.35%)明显比参照组(76.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该病时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发的血管功能改变,而后中断(或减少)心肌血液供应而伴发临床综合征之一,糖尿病、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均会加大发病率。临床认为,对冠心病患者予以专业治疗时,均会使患者发生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生活质量会造成很大影响。
此次临床予以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从认知、音乐、社会支持等方面展开,可使患者对所患疾病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以强化自身应对疾病的能力,同时也可明显缓解其心理应激反应。此外,经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可大大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使医患、护患间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这对改善其负性情绪、确保后续临床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作用[3]。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护理满意率(95.35%%)比参照组(76.17%)更高(P<0.05);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在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可在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护理满意率。
[1]袁红娟,张风雷,赵 飞,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0(22):100-101.
[2]傅美东,任海记,李 娜,等.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4(1):24-25.
[3]赵智丽.三级量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2):2706-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