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

2017-12-18 04:29犹秋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规范化静脉

犹秋香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庆 401120)

静脉输液为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给药方式,有一定创伤性,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效果[1-2]。本研究以我院40名护理人员以及收治的80例静脉治疗患者为对象,分析比较了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的变化以及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护理人员40名以及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且自愿接受考核和检查。按照时间先后顺利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63±5.71)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63±5.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成立静疗小组。小组成员由多个临床科室的工作年资在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临床护士通过自愿报名,公开竞聘方式成为小组联络员以及血管、超声、放射、药剂等临床医师组成,静疗组长负责整个护理小组工作的开展,小组成员负责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临床医师负责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性问题进行技术指导。②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编写护理手册,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每月固定一个日期对小组成员进行集中培训,坚持先理论培训、后综合考核的原则[3],通过讲座、研讨会、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成员进行再教育,将院内静脉输液操作技能的培训与指导作为重点教育内容,确保每一位小组成员均能树立主动护理理念并掌握正确的护理技巧,在面对院内各种疑难血管的穿刺时可做到有条不紊;此外,同时对护理人员的PICC穿刺技巧以及日常维护进行指导,落实小组成员用药情况,重点组织小组成员对新品药物进行学习,使其能够准确掌握药物药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给药,包括药物用量和禁忌等方面,防止因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③开展PICC专门护理门诊。对静疗小组成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小组成员全部考核通过以后,开展PICC专门护理门诊,由其负责院内院外的PICC穿刺及CVC后期维护与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期间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如穿刺感染、管道脱落、管道堵塞以及静脉炎、药物外渗等,计算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分别于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实施前以及实施后,采用本院自制试卷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评估,试卷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和时间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越高;同时,分别于实施前后,从正确给药、穿刺工具选择、管道维护以及感染控制4个维度对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单项维度总分25分,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为57.5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2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评分变化比较

相较于实施前,护理人员实施后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2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评分变化比较(±s,分)

组别 理论知识评分 实际操作技能评分实施前(n=40) 71.36±8.65 73.26±5.67实施后(n=40) 94.78±7.20 95.69±6.69 P<0.05 <0.05

2.3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相较于实施前,患者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正确给药 穿刺工具选择 管道维护 感染控制 总分实施前(n=40) 29.10±2.15 28.79±2.03 29.15±1.57 29.03±1.68 96.38±4.52实施后(n=40) 20.36±1.20 21.56±2.58 20.57±2.48 20.60±2.69 80.17±3.65 P<0.05 <0.05

3 讨 论

研究指出[4-5],对于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而言,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管理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确保治疗效果和治疗质量的关键。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同时,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表明,给予静脉治疗患者规范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还应当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机制。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相关要求要求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包括静脉治疗给药标准、高危药物运用标准、穿刺工具消毒与处理标准以及管道维护标准、人员工作质量考核标准等;同时配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于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于表现较差、工作态度消极的人员必要的惩罚。

综上所述,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有着突出的实践效果,是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的有效途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1]倪 军,周燕珍.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中外医学研究,2013,(19):90-91.

[2]唐欣慧,陈俊华,刘海燕,等.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5):749-750.

[3]罗 雪.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5):202-203.

[4]蔡 静,吴贤翠.规范化管理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4):1343-1345.

[5]刘 红,彭 娜,刘喜萍,等.系统性规范化护理在静脉化疗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27):3324-3325.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规范化静脉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