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珍
【摘要】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为使学生高效识字、愉快识字,使识字课堂充满快乐体验,达到学字、认字的目的,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本文从汉字的音、形、意各个方面入手,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引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
【关键词】识字教学;兴趣;自主识字;教学方式;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30-01
中国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瑰宝。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汉字难懂、难学、难记,传统教学只是重复练习,死记硬背,往往费事低效,学生负担重。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就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1.象形字的教学
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的形状的方法来造字。第一册中“山、石、田、土、日、月、水、火”都是最简单的象形字,它们与实物图形很相近。这些字的音和义都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熟识的,但对字的构字原理还不理解。教这类字时,我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它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最后把图形、字形与字义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学“日”字时,我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O”,学生都说很像圆圆的太阳。我接着讲道,这就是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的“日”字,和实物非常的像,后来文字经过长时间逐渐的演变,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成了方正的有规则的字体,外边的圆圈也就变成了现在的“口”了,里面的就变成了现在的“-”了。学生理解了“日”字的形义联系,便掌握了“日”字的结构原理了,也就很容易的记住“日”字的写法了。
2.会意字的教学
象形字比较容易看出造字原理,但他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古人便创造了会意这种造字方法,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号来合成一个抽象的意思。例如“明、男、休、尘、众”等字。这种会意字的教学,我通常先让学生讲字分解成几个构件,并了解各个构件的意义;再讲这些意义连缀起来,理解该字的意义;最后因义识形,让学生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个方面来掌握该字的形体。学“休”字时,学生都看出“休”是由人和木两个构件组成,木就是树,我引导学生把人与树联系起来,人依在树的旁边干什么,学生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是休息。有时我也让学生先了解字义,再识字。比如“尘”字,我先让学生说说“尘”的意思。有学生回答说是很小的土,也有的说就是灰尘,很小,看不见。我便顺势说,“尘”就是很微小的尘,肉眼很难看得见,所以“尘”字就可以这么记了。学生发现原来汉字这么有趣,学起来更是兴趣盎然了。
3.插图识字法
在低年级教材中,课本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还可让学生看清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4.游戏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以猜谜的方法教学生字。方法是先把几个新字编上号码,老师念谜语或儿歌,学生以手势表示猜得的结果,比比谁猜得字又准又快。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三个猪儿一个槽,一个猪儿吃,两个猪儿瞄——“心”等。
5.歌诀识字法
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坏”字,编成“地里不长草,坏了”。如教“法、丢”时,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歌诀,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6.比赛识字法
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得益彰。
二、领悟汉字神奇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学汉字兴趣
1.感受汉字之源
例如“口、耳、目”“日、月、水、火”“虫、云、山”10个象形字。在教学中,要运用生动的识字课本,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汉字的演变规律。简洁而形似的象形字、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清楚而鲜明的呈现方式,使孩子们豁然开朗:噢,原來汉字是这么来的,很快就记住了这几个字。接着通过课堂扩展练习“我会连”,学生很自然地利用象形字特点,由图到字,通过观察,猜读认识了“鱼”“石”“井”“网”“刀”“禾”“田”“雨”等字。
2.尝试造字之趣
第一册部编版教材识字的第9课《日月明》为会意字识字。以“日月明、田力男……二人从、三人众”的韵文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认识会意字“明、尘、、男、森、从、众、双、林”等字,课后的猜一猜,让学生扩展认识“泪、休、歪”。在读中,学生渐渐明白了“日+月=明、田+力=男、双木为林、三木是森”的字理关系,很容易地认识了这些生字,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热情,感受造字乐趣。再请他们说说哪些是“品”字形的字,特别是让学生的名字中带有“品”字形字的同学讲自己名字更有感染力,如ד鑫”ד磊”等。教师再即兴提出:你们能尝试用这样的方法造字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很快想出了许多“三水”“三山”“三田”“三土”“三火”……虽然只有淼、矗、焱是正确的,但孩子们毕竟尝试了造字的乐趣。
3.感悟汉字之理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清字的形与义。例如:“比”——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用手遮目为“看”;用竹毛制成“笔”;“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等。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要把识字的方法教给学生,再通过课堂上变化多样的形式,使学生轻松识字,主动识字,而且在此过程中还使学生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语言,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地减少了重复低效的作业,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
参考文献
[1]徐嘉笛.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
[2]方云.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