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洁玲
一年级下册的学习是从识字、组词和说话开始的,而识字又是组词和说话的前提。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要灵活掌握识字方法,并在课堂上、生活中能够识更多的字,提高识字量和识字速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识字规律,拓展学生识字量。要如何才能做到呢?我有点困惑。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要在课内实现海量阅读,第一次接触了“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对一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做。老实说,我觉得很难,总觉得“语文主题学习”和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是扯不到一起的。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识字量少,像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那样采用“1+1”或“1+X”模式的阅读教学是很难出现在一年级的课堂上的。咨询了其他老师后,我发现,原来“语文主题学习”也可以用在拓展识字量上,巧用招数,就能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 第一招:巧用偏旁,拓展识字
偏旁部首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材中明确规定要让学生掌握的偏旁部首就有48个。这近50个偏旁部首让学生全部记住,还要记住带有这个部首的字确实有点困难,在几次考试中,班上的学生遇到“读拼音写部首,并写出带有这个部首的字”类似题型经常出错,很多学生难以明确地记住这些部首是长什么样子的。我想了很多方法,让学生背、抄,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最后,在一些老师的指导下,我试着放慢脚步,用偏旁部首来识字。刚开始,我到街上去拍了商店的招牌、路上的宣传板等等,让学生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地方去识字。比如说,“王字旁”,我就专门拍一些带有王字旁的字的招牌,在课堂学习了这个偏旁后,就让学生去这些招牌里找,从而认识更多关于“王字旁”的字。慢慢地,我便让学生自己去找,比如,明天我要教一个新部首“双人旁”,今天我就让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留意周围的牌子,找到有“双人旁”的字就摘抄下来,第二天回学校再与同学分享交流找到的字。这样一来,学生提高了识字的兴趣,加深了偏旁部首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拓宽了识字的渠道——生活中识字,一举三得。
◆ 第二招:巧用媒介,拓展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很多的媒介,像字卡、课件、书本等,而在拓展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我用了一样最让学生感兴趣且很有作用的媒介——字典。一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中学到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于是,我要求每一位学生买一本字典。小巧的字典让学生非常开心,而且他们很感兴趣,天天捧着字典问:“老师,什么时候查字典。”一下子,班上掀起了一股“字典热”。看到这一幕,我突然萌生一种想法:何不利用字典让学生拓展识字量呢?于是,我便开始我的实践。当天晚上,我布置了“平、农、收”三个生字让学生去查字典,要求是:找到该生字的页码,把字典中所有关于这个字的组词摘抄在本子上,并想办法学会读这些词语。
一时间,班上响起了欢呼声,“好啊,好啊,我肯定能找到很多”。第二天,我利用十分鐘的时间开了一次短短的交流会。例如“农”,有一个小男生把他自己收集到的词语读了出来,“农民、农业、农村、农田、农耕……”,“平”字也是一样,学生摘抄了“平地、平底、和平、平淡、水平、平均”等等。我把学生摘抄词语的本子用投影展示出来,让这个学生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来认读这些词语,慢慢地,学生在认读或跟读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词语。就这样,我用这本小巧而丰富的字典拓展了孩子的识字量。
◆ 第三招:巧用竞赛,拓展识字
阅读是识字的有效途径之一,识字和阅读应同时进行。学生学习到的汉字只有及时运用到阅读中,才能巩固和强化课堂的效果。本学期,我们班的所有同学都订购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刚开始,我也很苦恼这该怎么用,在了解了其他老师的做法后,我也慢慢开始尝试。所幸,在一次培训中,我了解到了“一米阅读”这个软件。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配套的“一米阅读”软件的确是一个好东西,但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不在身边,没法给孩子做,怎么办呢?于是,我便把“一米阅读”搬到课堂。每天结合学习的生字,我精心地从丛书中挑选一些短而有趣的童谣、诗歌或者通俗易懂的故事让学生回去阅读,每周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在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我结合本课的生字,选择了丛书《春天的声音》中的一篇文章《池塘边的叫声》,进行生字积累竞赛。
本着拓展学生识字量的目的,对丛书的阅读,我不要求学生精雕细刻,一定要去弄懂这篇短文的意思或者一定要知道文中的主题或体现了什么精神等,只要求学生能去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
什么东西都是在尝试中探索出方法。对于“语文主题学习”,我也是不断尝试,在这个过程中,确确实实达到了拓宽学生识字量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淳溪小学)
□责任编辑 李杰杰
E-mail:731836457@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