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文义
家庭教育是父母追求孩子发展的一切活动。父母通过调整家庭内部环境以适应外部的变化,确保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本文通过家庭教育中“六个模型”的构建,就家庭文化建设、管教策略、教育力量、教育效益、特色教育和孩子可持续发展等六个方面,谈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
一、原子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核做轨道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在家庭教育中构建“原子模型”,就是要以为孩子终身发展服务为核心,塑造优良的家庭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生活。在孩子面前家长就是文化,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开始,父母就要规划好家庭的发展方向,调整好家庭的生活方式,明确家庭的奋斗目标,为孩子成长创造优良的家庭环境。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家规,让家规承载家庭文化的内涵。在家规的指引下,制订家庭管理制度和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让家庭生活服务于孩子的成长。把家庭文化融入到孩子的血脉之中,让家庭的教育行为成为孩子生活的组成部分,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
二、弹簧模型
弹簧是由刚性极强的钢丝绕制而成的。在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弹性限度,否则弹簧不能恢复原状。
在家庭教育中构建“弹簧模型”,就是要让家庭教育像弹簧一样,把刚性蕴含在柔美的弹性之中。刚性是原则,弹性是人文关怀。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原则性太强,就会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展示不出管理的柔美;如果弹性太强,管教的随意性就会增加,最终会让孩子缺失规则意识。为什么有些父母以“刚”的形式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时,孩子能服从呢?那是因为父母把真爱的“柔”放在了“刚”的前面;反过来,为什么有些父母以“柔”的形式对待孩子,孩子却不领情呢?那是因为父母在“柔”之前已经失去了“刚”。
三、杠杆模型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后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家庭教育中构建“杠杆模型”的目的在于找准“支点”,协调能为孩子发展做贡献的各种力量,科学评价孩子,让家庭教育事半功倍。父母要找准构建和谐家庭的“支点”,要让家庭成员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具有一致性,杜绝出现“红黑脸”现象;父母要找准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的“支点”,让家庭教育延伸到课堂,让学校教育融入到家庭;父母要找准科学评价孩子的“支点”,准确了解孩子的优势,正确认识孩子的不足,扬长避短,还家庭教育的自然属性。
四、共振模型
系统受外界激励,做受迫振动。若外界激励的频率接近于系统的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将会达到最大值,这种现象叫共振。
在家庭教育中构建“共振模型”的目的在于家庭管理的節奏必须合拍于学校教育管理的节奏。人们常说“分数是王道”,但分数并不霸道,高、中考分数并不能垄断人的一生。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也是一种素质。今天孩子的学习是一种受迫学习,孩子是在老师的教学套路驱动力的作用下开展学习的。老师的教学驱动力是有节奏的,孩子的学习节奏受制于老师。当孩子的学习节奏同步于老师的教学节奏时,孩子将会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五、量子模型
量子跃迁,就是微观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由于微观粒子的状态常常是分立的,所以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常常是跳跃式的。
在家庭教育中构建“量子模型”,就是要父母思考:孩子的发展之路如何走?能否实现跳跃性发展?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首先就要定位好孩子的基础能力和特长。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一味让孩子进入不合适的班级学习,后果是让孩子在越来越不自信的成绩单前失去自我。如何让孩子跳跃式发展呢?在充分认识到孩子特长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其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教育的特色与本源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孩子有了特色,实际上就是实现了孩子的跳跃式发展。
六、火箭模型
火箭是一种运载工具。每级(组)都装有发动机和燃料,目的是为了提高火箭的连续飞行能力和最终速度。
在家庭教育中构建“火箭模型”的目的,在于实现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懂得爱与被爱,根本方法是参与社会活动。教育仅从数量上去满足那种无止境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具有适应变革的能力。
教育是有三股力量的,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股力量就像一枚捆绑式火箭,助推孩子飞得高远。尽管家庭教育只负责孩子成长历程中的某一个时段,但人的一生就是由若干个这样的时段构成的。人的发展需要坚实地走好每一步,如果今天不走,明天即使跑也不一定跟得上。家庭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在父母管辖的时段内走稳,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