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远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数学开放题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其答案不唯一,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的观察、想象、分析、综合、类比、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探求多个解决问题的方向。因此,开放题是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一、在策略开放中积累多向思维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离开了活动过程,就不会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策略开放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自主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可行性,积累多向思维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案例一:计算鸡蛋的体积
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了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规则形体的体积知识后,老师专门安排了一次开放性数学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6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别围坐在一起,每个组的桌子上均放有1个鸡蛋、1盆水、1个矩形塑料盒、1个茶缸和1把尺子,要求每个组的同学动脑筋想办法,齐心协力计算出鸡蛋的体积。
经过充分讨论,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测算方法,并期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全班同学人人欲当“发明者”。
老师特意为他们安排了交流的机会,一人发言,多人补充,其他同学指出不足。
生1:我把鸡蛋看作近似圆柱体,在心里适当“割补”,测量出它的底面半径和高进行计算。
生2: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体积不够精确,我们可以把鸡蛋捣破,把蛋黄、蛋清、挤碎后的蛋壳都倒入圆柱体的杯子里搅匀,测量杯子的底面直径和蛋汁在杯中的深度再计算。
生3:利用橡皮泥捏出一个与原鸡蛋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鸡蛋”,再改成圆柱体测量计算。
生4:把鸡蛋放入圆柱体杯子里,注满水,再取出鸡蛋,空出的体积便是鸡蛋的体积。
生5:把杯子装满水,再放入鸡蛋,溢出水的体积就是鸡蛋的体积。
……
师:刚才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各不一样,都有道理。下面请大家运用桌上已有的材料,测量计算出鸡蛋的体积来,要求简便易行、科学准确。
顿时教室内就像沸水滚开了锅,各小组合理分工,配合默契,持蛋、灌水、测量、计算,很快算出了结果。
在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开放性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积累多向思维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二、在开放思考中积累发散思维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尝试、探究,突破固有思维,在开放性思考中积累发散思维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案例二:解决行程中的数学问题
问题: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在甲乙两地之间行走(到达另一地后就马上返回)。他俩在离甲地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9次相遇的地点离乙地是多少千米(相遇指迎面相遇)?
分析:学生在解这道数学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常规思维的影响,只考虑第二次相遇时小明和小军各有一个转身这一种情况,仅仅得到一个答案。事实上,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需要开放思考,根据小明和小军的运动情景进行分类讨论。
思考:依题意第一次相遇,小明和小军一共走了一个甲乙两地的路程,小明走了5千米。第二次相遇,小明和小军一共走了三个甲乙两地的路程,小明走了5×3=15(千米),且离乙地3千米时相遇。此时,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第一种情况:第二次相遇时小明和小军各有一个转身:甲乙两地相距15-3=12(千米)。从第二次相遇开始,下一次相遇,小明和小军一共要走2个甲乙两地的路程。那么第9次相遇,小明和小军共走了1+2×(9-1)=17(个)甲乙两地的路程。小明走了5×17=85(千米),85÷12=7……1。此时,小明走完了7个全程还需要从乙地向甲地走1千米,即第9次相遇的地点离乙地是1千米。
第二种情况:第二次相遇时小明已两次转身,而小军未转身:甲乙两地相距(15+3)÷3=6(千米)。从第二次相遇开始,下一次相遇,小明和小军一共要走2个甲乙两地的路程。那么第9次相遇,小明和小军共走了1+2×(9-1)=17(个)甲乙两地的路程。小明走了5×17=85(千米),85÷6=14……1。此时,小明走完了14个全程还需要从甲地向乙地走1千米,即第9次相遇的地点离乙地是6-1=5(千米)。
第三种情况:第二次相遇时小军已两次转身,而小明未转身:甲乙两地相距15+3=18(千米)。从第二次相遇开始,下一次相遇,小明和小军一共要走2个甲乙两地的路程。那么第9次相遇,小明和小军共走了1+2×(9-1)=17(个)甲乙两地的路程。小明走了5×17=85(千米),85÷18=4……13。此时,小明走完了4个全程还需要从甲地向乙地走13千米,即第9次相遇的地点离乙地是18-13=5(千米)。
开放性思考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学生尝试、探究、开放思考中积累了发散思维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开放反思中积累创新思维的数学活动经验
史宁中教授在论及创新能力时指出:“创新能力依赖于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同等重要。”教学中,要通过开放性反思,克服负面的活动经验,提高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创新思维的数学活动经验。
案例三: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师出示购票信息。
A.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
B.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
师:如果是2个小孩、3个大人,怎样购票合理?
生:选B方案便宜。
师:如果是3个小孩、2个大人,怎样购票合理?
生:选A方案便宜。
师:为什么同样是5个人,一种是B省钱 ,一种是A省钱?你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
生:一种是大人多孩子少,一种是孩子多大人少,大人多孩子少时选B省钱,孩子多大人多时选A省钱 。
师:如果是4个大人,4个孩子呢?
生:选A与B组合购票方案便宜。
师:看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精打细算,合理购票。
……
对于如果是4个大人,怎样购票比较合理这一问题,学生很容易受已经形成的活动经验的影响,选用A方案即按每位160元,则4人需要640元。其实如果打破常規思维,排除已有经验的干扰,买一张5人的团体票只用500元,可以节省140元,如果将多买的一张票找一个游客一起进去,就又可以得到100元或160元,这样的话,前后共节省240元或300元。
反思是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炼和升华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在开放性“应用和反思 ”中积累创新思维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活动经验要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积累”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解决开放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现实、具体的生活经验,提升为理性的数学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永寿县教研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