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
摘要: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分为:听说、阅读、写作三大能力,本节课以新课标为指导,努力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三方面能力;同时,利用语文课程的教学途径和过程渗透生命教育。语文学科在生命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把握生命,让他们在体味和感悟中获得对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也是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关键词:中职语文;谈生命;教学案例
一、教学情况
对教材进行分析,《谈生命》是新教材高教版中职语文“学语用文”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谈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抒情散文,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在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教学对象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学生,這些学生多数来自“残缺”“贫困”等家庭,有的无人管教、生活态度消极,有的接受不当家庭教育,生命意识薄弱,有的未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对未来失去信心。所以在中职生中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很有必要,通过生命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情感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把握生命,有着非凡的意义。以此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探究感悟生命的内涵和哲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挫折,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感谢生命。
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我设定的教学重点是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文中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难点是从作者的人生感悟中升华自己的生命感悟。
二、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上述的几个目标,选择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采用散文诗化诵读法,通过分组朗读、个别朗读、师生齐读等方式读出韵味,读出美感。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2.小组讨论法
小组内讨论谈话,自由发表自己对生命独特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
全班交流探究成果,增大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三、教学过程
本堂课精心优化教学设计来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通过播放音频和两段视频来提升学生的感悟和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渲染学习气氛,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整堂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看一看 体会生命的坚强
以课堂视频《王甲:一根手指书写生命的坚强》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与共鸣,学生谈感想,并引入课题关键词:生命
年仅24岁的男孩王甲,患有“渐冻人症”,全身仅右手食指勉强能活动。尽管重病缠身,男孩勇敢地挑战病魔,坚守着挚爱的设计创作,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他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
这样导入,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读一读 感受生命的律动
导入课文后,通过预习交流扫除字词障碍,并采用散文诗化诵读法,通过朗读,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了整体把握。
(三)品一品 感悟生命的真谛
出示三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法来完成任务,第一个任务是作者把生命比喻为什么?学生很快得出: “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既然是比喻,必然有相似之处,于是引出第二个任务:探究冰心把生命比作春水和小树的原因。带学生入文,通过六个小问题启发他们圈划思考,学生结合具体描写语句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将全班分为四组,分别探究两个部分,每个小组就各自探究的内容接受另一小组的提问,一组作为记者的身份上来提问,一组以冰心的身份来解答,然后再交换身份,进行角色扮演;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筛选、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了解了生命的历程后,向学生出示第三个任务:“我谈生命”,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也把生命比喻为一种事物,表达生命精神的内蕴,从而升华生命认识,提高语言能力。同学们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说出了很多闪亮的语句,如“生命像一轮红日,或升或落。生命像大海,有时波涛汹涌,有时风平浪静,潮起潮落正如人生。
(四)议一议 感谢生命的馈赠
作者在文章最后对生命的本质作了直接的阐释“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从这句话拓展出去,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名人战胜痛苦的经历进一步谈谈对“感谢痛苦”的理解。让他们讲一讲、议一议。从而更深刻地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能学会珍惜生命感谢生命。
讨论之后和学生分享一些古往今来所有的先贤伟人,名人的经历,贝多芬、霍金、王甲等, 最后播放一段乔布斯纪念短片,再次感受生命的坚强和伟大,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命之贵、生命之美,从而激发自己生命的活力,让它绽开出美丽的生命光彩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坚持以新课标为指导,努力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听说、阅读、写作能力;其次,力求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主线的教学策略,注重在落实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再次,还对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德育点”内容进行挖掘,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生命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解读和探究文中的生命意识,同时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或他人的人生经历,来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感谢生命。
参考文献:
[1]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J]. 李维. 职业2016年15期
[2]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韦贵文. 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