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效契合

2017-12-14 01:54林慧敏
赢未来 2017年6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林慧敏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凝聚了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是我们最为珍贵的宝藏。它蕴含着十分富有的知识储备等着我们的勘探,挖掘和渗透。若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当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高雅人格的养成,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精神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那些"文化"远远比不上"金钱和权",传统文化的回归是势在必行的。在小学语文课堂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逐步完善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使其品德高尚。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开满"优良传统文化之花"呢?

1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义及传播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华民族及其先人所缔造的,是被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而继承发扬,具有显著的中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极富内涵的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也被叫做中原文化、中原文明,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源,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的一套多元化融和包容的系统。是先人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核心是道德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初级阶段,是一个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并试图接受大胆尝试的年龄。对此,假如教育工作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比较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可以大大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然而,经过调查我们却发现,当前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普及少之又少,或是根本没有普及过。致使一些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不够,欠缺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累积,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从长远来看,也无益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契合的策略

2.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汉字的文化色彩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传承都是通过汉字保留至今。小学阶段正是识字断句的时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识字写字中领略中华文化。

比如说,在学习"春"字时,我们会不由得想起春天,春天是生长的季节,字下面为"日"这是包含太阳的含义,日子灵秀多姿,给人一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就是汉字的奥秘;字如其人,小学生正是形成字体的最佳时期,所以教师应该安排书法进入课堂,给学生讲解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规范,让学生练好字;汉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就是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从而通过汉字给学生勾勒出古老中国的绚丽多彩,让学生喜欢上古老中国,从而促进学生认知优良传统文化。

2.2 结合课本内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阶段,课本教材中包含着一些古诗词,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着的优秀文化,并达到育人和感人的效果。

比如说,当我们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极其平常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的雕饰,没有用一个古今典故,但是可以让学生感悟辛弃疾平平淡淡的境界;从《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感悟亲情之可贵;从《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想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不仅表现出与洛阳亲友的深情,还表露出自身清澈无暇的高贵品质;从《明日歌》中"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中让学生懂得珍惜今日的重要性;;每一篇古诗词都能展现中华之灵魂,这些都是学生所必须传承的。

2.3 利用课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灿烂的华夏文化,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在影响着当代的中国人。我们可以围绕着传统文化,组织一些课外活动,给学生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根据小学生的活泼好动的特点,渗透传统文化。

比如说,老师可以通过组织专题的故事会,《三字经》、《弟子规》等的朗诵会,关于传统文化中学到的德育知识的演讲比賽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从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孔子学院的纪录片,以"孔子"的力量去进行传统文化的现场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一些"古之瑰宝"的历史正剧;还可以开展一些典故新读"孟母三迁""曾子杀猪"这些都可以在当今时代延伸和发扬。

2.4 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当代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学生能够更加简单的获取知识。所以,学校的宣传传统文化工作可以以网络为主要宣传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知识,然后借助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随时随地的与他人交流讨论。

例如:可以在学校网站之中,建立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专栏,里面包含着一些小视频,里面的内容体现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正能量的素材,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观看并尝试在网络上留言,浅谈自己的参悟;还可以利用网络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家长成为宣传德育、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从而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能够懂得人生的道理,让他们明是非,懂人事。所以说信息技术是宣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不可忽视的手段。

3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知识越来越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说宣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是刻不容缓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自身责任,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多媒体和课外活动等媒介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逐步喜欢上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从而全面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必须使其绽放出绚丽多彩的精神之花。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滕柏文.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17期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J].栗静华.新课程学习(下).2015(03)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