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66-01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但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低效甚至无效提问的问题: 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或答案被教师完全控制,学生思考时间过短,不注重倾听学生的答案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使课堂提问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呢?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优化问题结构。
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所以数学问题的结构应该逻辑严密。只有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优化问题结构,才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了使学生理解算理,提出下列問题:(1)整数加减法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2)小数加减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减?(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分子不可以直接相加减?这样的问题,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旧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采用小组交流,给予了学生“想”的时间和“说”的机会。
二、优化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克服的带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能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采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三辆车赛跑,第一辆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方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同时由A地向B地出发。教师引发猜想:“哪辆车会领先呢?”这样的提问形象有趣,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解决中。
三、优化提问策略。
适时、适宜的问题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会极大限度地推进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促进学习的深入。要使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最好抓住以下几种契机提问:① 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问而不知怎样表达时。② 在重点、难点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③ 在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无头绪时, 通过提问引起思考, 起到点睛之效。
例如, 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设计: 四个图形哪个周长最长? 哪个周长最短? 请你计算后说明。 面对这组问题, 学生一下子找不到突破口, 教师适时提问:你还知道什么是周长吗?你能用彩笔描一描图形的周长吗? 这样能刺激学生运用想、算、议、评等学习策略,去思考、去合作研究,从而在不断消化中领悟周长的本质意义,把握周长的根本属性。
四、加强提问方式的优化,提升提问实效。
课堂提问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做到“大体须有之,定体则无之”。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掌握提问的技术,优化提问的方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开放式提问: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由此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检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教师出示这样一个正方形,提问:谁能看着这个正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听了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是:黑色部分占正方形的1/2;绿色和红色部分分别占正方形的1/8;绿色和红色部分共占正方形的1/4;绿色和黑色部分或红色和黑色部分分别占长方形的5/8。只有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下,才有了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分数意义加深了理解,更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2)突破式提问:所谓突破式提问,是指问题的答案不限于所学课本的知识内容,而是超越课本知识以外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局限于学生自己的阅历和知识,而是要求学生以自己的阅历、知识基础,自己收集、储存的知识能量和自己的社会经验来回答问题。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元、角、分的知识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谁能把你了解到的人民币的其它知识告诉同学们呢?”课堂上突破式提问使学生的课内外知识相互撞击,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
(3)启发式提问:“平庸的老师是叙述,好的老师是讲解,优秀的老师是示范,伟大的老师是启发。”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诱惑力,而答案又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通过老师的循循诱导,经过学生自己的一番探索和努力才能获取。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后,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先在黑板上画了个三角形问:“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180°”,学生不加思考地脱口而出。然后我又在这个三角形中画了一条线段,把这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再问:“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马上积极思考起来,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进一步理解“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化,内角和总是180°”这一结论。
“启发式提问”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教师本身的创造性,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出一般教师不易发现的问题。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往往有相当的难度。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生活有多广阔,数学就有多广阔”,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应是无穷无尽的,探索向学生激疑设问的方法,实施有效提问,营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