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
摘 要: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经验,也可以让幼儿学习怎样控制情绪、怎样与人相处,还可以对幼儿的身体机能和幼儿的智力,都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区域游戏是一种开放自主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区域环境,更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区域游戏;建议
区域游戏相较于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凭借其自由性、主体性以及指导性有别于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一种源于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这种组成形式将幼儿的基本游戏作为中心思想。区域游戏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根本,充分结合幼儿发展的自身目标以及主题教育游戏,划分一些特定区域,例如积木区、科学区、表演区等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划分一系列适宜的游戏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制定出相关的游戏规则,在进行具体的游戏中幼儿可以进行自主区域的选择。
1 设计与创意区域游戏。有效的指导策略既然强调是游戏,那么就代表教师不应该是整个游戏的控制者,教师更多应该是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材料环境,以一个游戏观察者的身份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与引导。如果多采用高控制的方式那么幼儿则不会去进行独立思考,也不会产生更多新的想法。所以教师对于整个游戏的指导是需要一定技巧性与策略性的。在我们的设计与创意区域游戏中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1 在旁边做:把自己当成孩子,操作摆弄手中的设计材料,引发孩子的好奇与模仿,在好奇与模仿之后产生新的想法。
1.2 提问题:问一问孩子“你在做什么呀?”“这是什么呀?”等,引发孩子确认自己的想法行为。
1.3 倾听:鼓励孩子“讲一讲你在做什么?”“我很想听听你的想法!”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1.4 提供新材料:在游戏中,当我们发现孩子一直在重复某样动作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意识到:这个动作在他的认知经验和动作发展水平中是不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有没有必要再进行这样的重复?他是不是需要教师给予一个教育支撑使其进行新的尝试?提供新材料就是这样的一个新的教育尝试,我们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帮助孩子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 投放适宜的材料,支持幼儿的区域活动。每个年龄段的幼儿,他们之间的游戏特点和水平都有所不同,如小班幼儿主要为平行游戏,大班幼儿擅长创造性游戏,中班幼儿介于二者之间,游戏是否能深入进行,材料的支持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既要心中装有大目标,又要了解自己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合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比如,在“巧手乐园”中,我们既投放了促进幼儿小肌肉发展的穿珠、夹豆豆的高结构材料,又提供了摆高塔、彩色木棍等非结构材料,孩子们在其中既可以发展一定的技能,又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体验创造的乐趣。再比如在“动脑乐园”中,我们投放的材料大多是低结构或非结构的材料,如:“图形拼摆乐”材料,我们将以往的认识图形和按小样进行拼摆改为请幼儿在提供的平台上自由拼摆;排序材料“种花”我们也将以往的排序条去掉,请幼儿自己创造排序规律,用牙签插在美丽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排序,其乐无穷。“创意工坊”是我班幼儿最喜欢的场所了,孩子们不仅能通过纸浆画、盘纸画等方式装饰美丽的作品,还能利用他们平时带来的废旧材料,如各种纸盒、酸奶瓶、光盘、卫生纸纸芯进行创造性的制作装饰活动,他们的作品虽然有的还很幼稚,但件件都是艺术品,孩子们更能在制作的过程发展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在与同伴的沟通交流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要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4 做好幼儿区角游戏活动的常规培养。
4.1 明确开展区角游戏活动的时间。区角活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饭后活动”,主要是放在三餐之后进行,既让孩子们人人有事做,又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但是有些时候我们是可以灵活把控区角活动的时间。比如:遇到大风、下雨等天气,也可以有序地开展班级区角游戏活动;另外,它也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做一个细心的老师,随机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表现,真正发挥区角游戏活动的作用。
4.2 明确区角游戏活动的常规要求。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往往从直觉的、具体的方面去辨别是非、理解事物。区角、游戏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该怎么做,在活动前就必须告诉幼儿,让幼儿心中有数。因此,在游戏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的、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
4.3 针对要求,实施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方法。由于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及坚持性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加强对幼儿具体行为的指导,不断地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5 情境化导入——激发游戏的动机。教师讲述:“春天到了,花园里面开了各种各样的花,真漂亮。可是我们班没有这些好看的花,今天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能变成小花匠,让我们的教室也开满鲜花吧。孩子们一听,瞬间也会提起精神,这时,教师也应该和小朋友共同分享,帮助小朋友们完成游戏。
6 区域游戏虽然有自由性的特点,但是教师应该和幼儿共同分享,共同完成。区域游戏虽然是幼儿自主性的重要形式,幼儿虽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玩的游戏,但是这并不代表,幼儿可以自由发挥,这样我们教师存在的意义何在呢?恰恰相反,正是区域游戏的这种自主性、自由性才能检验教师存在的重要性。而且,我们普遍的认为:教师有效的指导恰恰能帮助幼儿能更愉快地完成游戏,完成课程,也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总体来说,我们要根据幼儿的需求,来制定出更详细,更适合幼儿的区域游戏,观察的基础上更详细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并且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指导方式,只有这样,区域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幼儿也会生活得很愉快。
7 区域游戏过程中,时常也会出现幼儿为了争抢一件玩具而发生冲突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切不可对幼儿进行批评,教师可以采取让幼儿共同完成游戏的方法来化解矛盾。例如:两个幼儿同时进入医院区域,两个幼儿会对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抢,而这时,教师可以让两个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一个扮演病人,一个扮演医生,这样,幼儿也会对角色感到很好奇,也会玩得不亦乐乎。区域游戏中,经常性的会发生这种争抢玩具的现象,所以,教师也要时时刻刻观察幼儿的反应,尽量避免争吵。
8 家长和教师的合作缺一不可,仅靠单方面往往是不行的,所以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另外也要积极地参加到幼儿的游戲当中。有家长参与的游戏,也会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家长和幼儿的直接沟通,家长也很容易了解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及时地指导幼儿进行改正。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互换角色,让幼儿了解家长的辛苦,从而让幼儿能更茁壮、健康的成长。
总结
总体来说,在幼儿区域游戏中,家长的积极配合,教师的有效指导,幼儿的勤奋好学,这三种结合起来,才能使区域游戏更成功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冠如.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加入方式的研究.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5.
[2]索长清.基于幼儿个性表现的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幼儿教育,2014.
[3]刘志清.不同年龄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及指导策略.学前课程研究,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