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在体育课教学中要相应地作出变化: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快乐体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要引导学生改变体育学习方式。让《体育与健康》课成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让我们教出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国民。
关键词:健康第一;快乐体育;自尊自信;体育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我们所教对象都是十二至十六岁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要么在家娇生惯养,要么就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造成部分学生在校纪律涣散,行为习惯差,暴力倾向严重。从近几年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严重,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下降尤为明显,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
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相应地作出变化。
一、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学校所有课程中唯一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教师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按照以上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以下内容。
1. 教学设计中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我们在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要把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作为首责,特别是心理健康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遇到一点不如意,就喜欢采取极端方式解决。目前一些中小学校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都说明学生的心理是极不健康的,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活动内容与学生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如队列队形练习要求学生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令行禁止;游戏、集体项目练习就是培养学生要有合作意识;体育比赛,就是培养学生的挫折感,遵守规则,正确对待胜负……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一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深入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2. 教学设计中要合理安排身体健康的内容,帮助学生设置合适的运动目标
针对初中生的身体发展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合理。比如,初中阶段,虽然学生的心肺功能有了较快的发育,但每次活动量不宜过大。在体育锻炼中,应避免做憋气动作,同时要教学生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节奏与体育动作的协调配合,有意识地加大呼吸深度。
另外,课堂上还要帮助学生设置合适的运动目标。适宜的运动目标,不但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还有利于目标的实现。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有明显的差异,运动能力低而目标过高,容易产生挫败感最终导致放弃尝试;运动能力强而目标过低,不利于自身潜能的进一步挖掘。设置合理目标,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活动方式、运动项目与运动负荷,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促进了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既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可以改变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状。
二、 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是通往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
我国著名体育理论专家、实践家马约翰曾经说过“体育是教育之王”。在玩中掌握技能,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在玩中培养合作意识,增进友谊;在玩中体验运动乐趣,增强运动兴趣。
快乐体育的真谛还在于苦中作乐,只有在运动中品尝到经过艰苦的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而获得的成功感受时,才能产生运动愉快感,我们才能真正接受体育,热爱体育,参与体育。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游戏、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把快乐体育的精神溶入进去,既锻炼了学生体魄,又增强了学生运动兴趣。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 体育课要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
体育活动需要自尊与自信,同时,体育活动又可以提高自尊与自信。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建立与发展自信,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并参与体育活动,去体验运动带来的成功、满足和愉快,以体现和强化自信心。比如,可以用爬山、长跑、长距离游泳等耐力活动来培养自信;用哑铃、举重、篮球、足球等力量活动来体验自信;用武术、体操等协调性和柔韧性活动来显露自信;用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能改变身体形象和气质的活动来展示自信。
特别对于留守儿童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自尊自信对于他们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参与情况。
四、 引导学生改变体育学习方式
传统的体育课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同时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更不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代表的新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
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过程,让学生从“学会体育”到“会学体育”,让学生在课外即使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也同样可以进行体育锻炼。
总之,面对目前学生的身心状况,面对体育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改变观念,让《体育与健康》课成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让我们教出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国民。
参考文献:
[1]新体育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体育课程标准解读[S].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尚庆勇,四川省绵竹市,汉旺温州加园栋梁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