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鑫,王文静,张 琪,孙化军,寇传喜,闫向前
(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豫东地区大豆品种(系)生育期归属*
何 鑫,王文静,张 琪,孙化军,寇传喜,闫向前**
(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对适合豫东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系)的生育期归属进行分类和划分。以13个分属MGⅡ~MGⅤ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对来自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的57份大豆品种(系)在2011—2013年进行了67次的生育期组划分。永城紫花豆对应MGⅡ,紫花糙等26个品种(系)对应MGⅢ,商豆1099等20个品种(系)对应MGⅣ,商豆14号等10个品种(系)对应MGⅤ。参试品种(系)生育日数处于106.33~132.27 d。该研究可为调整豫东地区大豆生产布局和品种类型划分方案、实现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布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提供依据。
豫东地区;大豆;生育期;归属
大豆原产于我国,各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形成了我国大豆品种生育期类型的多样性[1]。生育期长短是选择大豆品种时应考虑的主要性状之一。如果品种的生育期太长,将导致霜冻或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生育期过短,将难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影响产量[2]。大豆生育期受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直接调控,是作物光温反应的直接体现[3]。大豆光温反应敏感,单一品种适应范围较窄,生育期性状直接决定大豆品种的适应范围。过去,我国有人采用绝对生育日数为生育期类型划分的基本依据,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品种的本质差异,缺乏相互比较的价值,限制了不同地区品种的相互引种和利用。统一的生育期划分标准,可为大豆新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做出较准确、迅速的判断,已成为国际通用标准[4-6]。
以北美大豆不同生育期组13个标准品种为参照,对当地大豆主栽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国家和省级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2011—2013年)的生育期归属划分,为调整豫东地区大豆生产布局和品种类型划分方案及实现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布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提供依据。
试验地位于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经度/纬度:E115°42′19″,N34°31′31″。海拔50.1 m)商丘农林科学院试验示范中心,土质为粘土。2011年前茬作物为小麦,产量450 kg/667m2,收获后于5月22日施二铵25 kg/667m2,钾肥15 kg/667m2,之后用旋耕机旋耙2遍;2012年前茬作物为豌豆,产量200 kg/667m2,豌豆收获后5月11日浇水造墒,5月13日施复合肥(N∶P∶K=14∶16∶15)50 kg/667m2,鸡粪(NPK>4%,有机质>30%,蛋白质>40%)160 kg/667m2,之后深翻1遍,旋耕2遍;2013年前茬作物为大豆,产量180 kg/667m2(冬闲),4月23日施有机肥200 kg/667m2,之后旋耕机旋耙2遍。
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提供的13份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MGⅡ品种:Holt、OAC Talbot、Flint、Burlison;MGⅢ品种:Athow、Zane;MGⅣ品种:NS93-4118、Flyer、TN4-94; MGⅤ 品 种 : Nathan、 Holladay、 Lonoke、Rhodes)为参照,MGⅡ~MGⅤ的生育日数由少逐渐增多。在黄淮海区域内收集2002—2013年国审品种冀豆12、商豆1099、齐黄34、德豆99-16、徐豆14、冀豆17、中黄42、皖豆28、郑97196、商豆6号、阜豆9号、周豆11、徐豆16、郑9805、临豆10号、周豆19号、菏豆19号、周豆18、中黄37、科豆1号、徐豆18、皖宿2156,2009—2013年省级审定品种开豆41、许豆6号、安豆1号、驻豆5号、许豆8号、安豆4号、濮豆206、商豆14号、皖豆29号、皖豆30号、阜杂交豆1号、涡豆5号、菏豆21号、濉科8号、皖宿5717、郑7051、郑豆04023,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近年选育的大豆新品种(系)商豆1101、商豆1102、商豆1103、商豆1104、商豆0912、商豆1201、商豆1202、商豆1203、商豆1205、商豆X1006、商豆1310、商豆06-1、商豆ZK13、商豆137,当地农家种紫花糙、永城紫花豆,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中黄13,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豫豆22等57份大豆品种(系)进行了67次的生育期组划分。其中冀豆12、中黄13、徐豆14、豫豆22、濮豆206、郑97196、皖豆28、阜豆9号、商豆6号、商豆14号于2011—2012年2次参加了生育期组归属划分试验。
顺序排列,3次重复,每品种1行区,行长1.5 m,定苗15株。按品种生育期由短至长,由南至北或由东至西顺序排列,即种植行向为东西方向时,早熟品种置南侧,晚熟品种置北侧,以防遮荫。
2011年于5月24日人工开沟点播,2012年于5月15日人工开沟点播,2013年于5月7日人工开沟浇水造墒后点播。
每个品种选取生长一致的15个植株挂牌观察(每重复选择位于中间位置的5株挂牌标记,分株记载)。按Fehr和Caviness的大豆生育时期分期标准分株记载播种期[7]、出苗期(VE)、始花期(R1)、生理成熟期(R7)和完熟期(R8)。未正常成熟时,记载收获或初霜时的生育状态。整个生育期间,收集当地气象数据并总结对大豆全生育期的影响。记载项目和标准完全按照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的要求进行。
参照前人的方法[8],根据北美标准品种相邻生育期组生育日数平均数差值的1/2为界,确定不同品种生育期组的参考范围。
5月30日间苗,6月2日定苗,6月29日人工除草1次;5月22日用40%辛硫磷拌炉渣撒入土壤杀灭防治地下害虫;8月9日人工打药,复配甲维盐+氟铃脲、吡虫啉防治大豆青虫、夜蛾类等害虫。
5月22日间苗,6月2日定苗,中耕2次,拔除大草2次;5月13日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300 g/667m2,拌鸡粪撒施防治地下害虫;8月7日、9月24日2次喷洒20%氯仲伴侣(氯氰菊酯4%+仲丁威16%)40mL/667m2,防治夜蛾类、飞虱、蚜虫等害虫。
5月17日间苗,5月29日定苗,6月15日和25日人工锄草2次;4月23日施有机肥200 kg/667m2,8月29日人工喷雾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 mL/667m2,防治夜蛾类、飞虱、蚜虫等害虫。
表1 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连续3年(2011—2013年)春播条件下的生育日数
表2 连续3年(2011—2013年)春播条件下参试品种熟期组归属
续表
续表
表3 连续3年(2011—2013年)春播条件下参试品种在对应生育期组中平均生育日数的变化情况
表4 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连续3年(2011—2013年)春播条件下的生育期(VE-R7)表现
由表1可以看出,豫东地区在春播条件下,MGⅡ~MGⅤ的北美大豆标准品种在3年内(2011—2013年)均可正常成熟,平均生育日数呈现递增趋势。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生育日数在 91.8~135.9 d,以 OAC Talbot最短,Lonoke最长。
由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系)生育日数处于106.33~132.27 d,以地方农家种永城紫花豆生育日数最短,郑豆04023最长。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对2011—2013年参试的57份大豆品种(系)的生育日数所对应生育期组平均数的计算,参试品种(系)的生育日数在MGⅡ~MGⅤ呈现递增趋势。
从北美标准品种的生育期组参考范围(见表4)可看出,2011年MGⅢ、MGⅣ标准品种组内生育日数差异较小,MGⅡ、MGⅤ标准品种组内生育日数在10~15 d,符合每个生育期组内存在10~15 d的参考范围[9],可进行有效判别;2012年MGⅡ~MGⅣ标准品种组内生育日数差异较小,数据仅作参考,MGⅤ标准品种组内生育日数符合每个生育期组内存在10~15 d的参考范围;2013年MGⅡ、MGⅣ、MGⅤ标准品种组内生育日数在10~15 d,符合每个生育期组内存在10~15 d的参考范围,可进行有效判别,MGⅢ标准品种组内生育日数差异较小,数据仅作参考。
对照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的参考范围(见表4),3年参试的57份大豆品种(系)在MGⅡ、MGⅢ、MGⅣ、MGⅤ对应关系见表2,其中永城紫花豆对应MGⅡ,紫花糙、冀豆12、齐黄34、中黄13、徐豆14、涡豆5号、冀豆17、中黄37、徐豆18、郑9805、菏豆19号、临豆10号、周豆19号、开豆41、皖豆30号、科豆1号、周豆11、商豆1102、菏豆21、濉科8号、皖宿2156、商豆X1006、商豆1310、皖宿5717、商豆06-1、商豆ZK13等26个品种(系)对应MGⅢ,商豆1099、豫豆22号、濮豆206、郑97196、皖豆28、阜豆9号、商豆6号、周豆18、皖豆29号、德豆99-16、商豆1103、商豆1202、驻豆5号、中黄42、许豆6号、安豆1号、商豆1201、徐豆16、郑7051、商豆137等20个品种(系)对应MGⅣ,商豆14号、阜杂交豆、安豆4号、商豆1101、许豆8号、商豆1205、商豆1104、商豆0912、商豆1203、郑豆04023等10个品种(系)对应MGⅤ。
试验中由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提供的北美生育期组相近的13个标准对照品种熟期区分很明显,无成熟期交叉重叠现象。而参试的57份品种(系)在MGⅡ、MGⅢ、MGⅣ、MGⅤ中都有相对应的品种,出现了很明显的成熟期重叠现象,但大部分品种(系)处于MGⅢ、MGⅣ、MGⅤ3个生育期组,说明适合豫东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MGⅢ、MGⅣ、MGⅤ占有主导地位。豫东地区地处黄淮海中部,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通过对豫东地区大豆品种熟期组的划分,在遗传育种与研究成果方面有益于与国内外开展合作、交流,同一熟期组品种可分布在不同的大豆区中,即表示不同大豆区相同熟期组分布地域间的相互引种易于成功[10],这为种质资源的相互利用提供了依据。当然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春播相对较晚,导致生育期组间最大生育期与最小生育期相互交叉[11]。同时,2011年MGⅢ和MGⅣ、2012年MGⅡ~MGⅣ、2013年MGⅢ标准品种组内生育日数差异小于10~15 d,不能对其生育日数进行有效判别,这可能与北美标准对照品种数较少有关,还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
[1] Wang J L.Soybean ecotypes and soybean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J].Sci Agric Sin,1961(1):24-27.
[2] 吴存祥,李继存,沙爱华,等.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组归属[J].作物学报,2012,38(11):1977-1987.
[3] 汪越胜,阚显照,邱家驯,等.东北三省大豆熟期组归属及地理分布概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0,28(6):725-727.
[4] Britz S J,Schomburg C J,kenworthy W J.Isoflavones in seeds of field-grown soybean:variation among genetic line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sts'Society,2011,88(6):827-832.
[5] 汪宝卿,张礼凤,慈敦伟,等.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0(3):20-25.
[6] Gai J Y,Wang Y S,Zhang M C,et al.Studie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maturity groups of soybeans in China[J].Acta Agron Sin,2001,27(3):286-292.
[7] Fehr W R,Caviness C E.Stages of soybean development.Special report(Iowa Agriculture and Home Economics Experiment Station)[M].Ames,Iowa:Iowa Stat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77,80.
[8] Zhang L X,Kyei-Boahen S,Zhang J,et al.Modifications of optimum adaptation zones for soybean maturity groups in the USA[R].Online Crop Manag,2007.
[9] Hartwig E E.Growth and re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ybean grown under short-day conditions[J].Crop Sci,1970,12:47-53.
[10] 汪越胜,汪鸣,阚显照,等.长江中下游大豆熟期组归属及地理分布[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13-16.
[11] 王传之.阜阳主要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初探[J].大豆科技,2012(1):18-20.
Maturity Group Classification of Soybean Varieties(Lines)In East Region of Henan Province
He Xin,Wang Wenjing,Zhang Qi,Sun Huajun,Kou Chuanxi,Yan Xiangqian
(Henan Shangqi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Shangqiu 476000,Henan,China)
The aim of the paper was to classify and divide the maturity group classification of the soybean varieties(lines)adapted in the east region of Henan Province.The maturity group categories of 57 soybean varieties(lines)from the Huang-Huai-Hai region in 2011-2013 were divided extensively by comparing 13 MG standard varieties in MGⅡ—MGⅤ from the North America.Variety Yongcheng purple bean corresponded to MGⅡ,26 varieties(lines)including variety Zihuacao corresponded to MGⅢ,20 varieties(lines)including Shangdou1099 corresponded to MGⅣ,10 varieties(lines)including Shangdou14corresponded to MGⅤ.The growth durations of the tested varieties were between 106.33d to 132.27d.The study provided a basis for adjusting the soybean production layout and variety division programme to the east region of Henan Province in realizing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soybean varieties layout in the Huang-Huai-Hai region.
East region of Henan Province;Soybean;Maturity group;Classification
S565.1
A
1674-3547(2017)05-0011-08
2017-06-07
何鑫,女,硕士,主要从事大豆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E-mail:531863729@qq.com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04)
**通讯作者:闫向前,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E-mail:yanxiangqian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