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璞
【关键词】 化学教学;情境;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114—01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教师采取的是输液式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课堂教学毫无波澜,缺乏趣味,学生按教师指令机械训练,很难产生问题意识,学习化学的动力也就无从产生,化学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局面。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是指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效达成化学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与技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直观教学的环境中,让化学知识更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初中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互动探究
问题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缺乏问题意识,也就不能产生探究欲望与动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互动探究。如在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相关内容时,教师一改传统教学中那种平铺直叙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师在课堂上向一个烧杯中倒入开水,然后向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能看到什么现象。教师用一块薄铜片盖住烧杯口,在铜片的两端各放一小块红磷与白磷。过一会儿后,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冒烟,而放在铜片上的红磷和放在热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根据这种情境,教师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思考:点燃物质要用“火”才行,放在銅片上的白磷为什么不需要“火”就会燃烧?而同样放在铜片上的红磷为什么不燃烧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实现创新性的思考,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乐于动手的特点,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等实验,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与探究欲望。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的动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化学是一门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而且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教学更直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化学,学会利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初中化学在生产与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涉及到学生生活、卫生、健康等各个方面,结合生活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化学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了酸碱相关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自主测验农田、菜地土壤的酸碱度,并且分析适合种植哪种农作物,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深切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及对生产生活的实用性。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形象生动,可以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单纯讲解实验,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学生不可能观察得很清楚,而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进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教学时,可以利用食盐水导电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这部分知识制作成三维动画,运用动画对食盐水能够导电的微观原理进行模拟,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微观动态模拟实验演示,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抽象的知识进行比较清晰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初中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通过情境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直观体验,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生活教学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