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幼儿健康个性品质的两大途径

2017-12-11 13:14刘文莉
甘肃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行为习惯培养

刘文莉

【关键词】 幼儿;行为习惯;家园共育;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8—0079—01

一、建立联动运作机制,创设主动、有为、多元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高地

为了提升培养的目的性和实效性,由幼儿园领导层面牵头,依据正确的教育原则和规律,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才能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首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幼儿园要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做保教工作重点抓紧抓好,强化领导行为,细化工作制度,定任务,明目标,提高监管考核效能。其次,家园协作,共同培育。幼儿园要将孩子习惯培养纳入家长培训的主要范畴,搞讲座,抓观摩,做宣传,谈经验,激活家庭教育潜力,规避放任、溺爱、虚荣等教育误区,促进家长配合老师矫正幼儿的行为习惯。最后,探究研讨,多措并举。要围绕“幼儿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这一主题,定课题,做调研,抓研讨,议措施,制定园本教材,从宏观角度明晰幼儿个性培养的思路。积极作为,多元并举,才可能筑牢幼儿健康成长的“鸟巢”。

二、抓好教师引领渠道,缔造灵活、精彩、有趣的幼儿行为习惯培育园地

1.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幼儿的潜意识模仿能力相当强。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的举手投足和处事形象更加符合师德标准,开启幼儿的交往方法,导引生活习惯,养成良好行为。老师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会在孩子人生的历史长河留下难以抹去的点滴印迹。

2. 注重交往能力培养。一是要着力帮扶小班幼儿学会谦让,克服胆怯。新入园幼儿对父母家长的依赖性较重,多样的外部环境容易产生陌生、恐惧和焦虑情绪,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等行为。这就要求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和疼爱,延续他们的温暖,又像爸爸一样严肃和规劝,限制他们的随意,使其感受到安全和热闹,体会到约束和礼让;二是重点点拨同龄幼儿互助合作、分享快乐。教师要以观察者、引导者、组織者、支持者的身份,坚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策略,鼓励文明交流,开心活动,大胆创新。课堂户外、随时随地注意提醒幼儿相互帮助、协作完成学习活动任务,及时表扬、鼓励每个孩子精彩的行为和习惯,引导孩子懂得关心弱者、帮扶他人、献出爱心。通过长期交往,使孩子们共同体验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一起品尝分享的甜蜜;三是要刻意创设混龄幼儿相知互让、合作交流的氛围。幼儿园各年龄段户外混龄活动必将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然、生态的交往环境,促进他们认知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人群中活动,总不免增添诸多的利益关系或矛盾冲突,他们会用定向的思维、单纯的方式处理解决,教师只需引导幼儿解决难点问题,孩子们会逐渐体会他与自我、物与利益、人与社会的诸多关系。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体验同伴相处的快乐,激发幼儿自愿与同伴交往的愿望,进而发展“复杂环境”下的交往能力。

3. 训练良好行为习惯。教会文明礼仪常识。学前教育保教工作的重点不是文化知识积累,而是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培养目标“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作为教师,应当在上级的统一安排要求下自主创造性的开展系列培养工作。卫生方面,训练幼儿洗手洗脸、洗手帕、叠被褥、折衣服、穿戴衣帽、扫地捡拾、擦洗桌椅、整理文具等习惯。安全方面注意做好防走失、防拐骗、防火灾、防交通事故等主题教育,促使孩子记住家长电话、家庭住址,引导孩子有秩序地游戏,不推拉撕扯,不追逐打闹,不说脏话。杜绝大班幼儿爱吃零食和垃圾食品的习惯。多种系列教育训练一旦形成常规,形成制度,必将有效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调整孩子的行为习惯,为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 扶正幼儿健康心理。幼儿在交往活动中显现出的公开撒泼、偷摸嗜吃、说谎倔强、谩骂师长等,就是典型的心理不够健康行为。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给孩子,以免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要学会或“热”矫正,或“冷”处理。主动用温暖、亲切、关爱的态度给孩子们以安全感和亲近感,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要让幼儿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让孩子体会到“我很棒、我能行”,这样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不良的心理也会逐渐矫正。

编辑:王金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行为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