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勇
统整项目课程是基于互联网思想,针对“数字原住民”即现代儿童的特点设计的以跨学科为特征的开放性课程体系。课程的核心是让学习与生活高度关联,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解决真实问题。我们团队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为全国“互联网+教育”提供了实践样本,110多篇学术文章的发表为完善课程统整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更为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搭建了创新的平台。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需要在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必须随时清醒地牢记“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因此,本期专栏需要再来回顾一下统整项目课程实施的背景,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强有力地推进我们的课程改革,坚守我们的信念。
首先是基于当今时代和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团队协作、数字素养、跨界交流合作等综合能力。当前,我国主流教育还主要聚焦于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记忆性知识的“传统线性课程”,这样的教育很难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需要从脑科学原理、互联时代特点、当今时代和未来社会需求等视角重新思考教育。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互联时代,技术的不断更新、知识的裂变、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引发师生思维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交往方式的变革。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开始重塑人的大脑,变革人的认知模式。面对这不断变化的世界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适应未来发展的课程体系。统整项目课程以STEM+课程理念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切入点,通过跨学科合作与学习,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
其次是需要顺应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的、生活的、经验的,儿童的学习必须建立在生活和阅读经验基础上。同时,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他们对未知世界总是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到真实世界中去感知体验。脑科学研究也表明,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才会更容易被理解,知识也只有在联系中才能显现它的意义,而且学习不能局限在个人头脑中,必须将问题置于真实的世界去理解,去解决,让学习与生活连接。
再次是基于当前课程改革的现实困境。当前,分科教学是主流,但存在诸多不足。分科教学中知识往往缺乏整体性,只考虑本学科。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教学内容往往停留在“能够通过考试或只考虑为往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当前在国际上跨学科学习是改革的主流,因跨学科学习必须跟实际生活的问题紧密相连,而生活无法被刻意或人为地切割来配合现有科目之间的分际,因此需要整体的学习。分科教学让人变得专业,跨学科学习让人发展得更完整,两者需要协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当下的课程形态,构建以主题项目为切入点的连接生活的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置于一种真实的背景中去学习和运用,并借助互联技术提升师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总之,统整项目课程的实施最核心的还是需要从“儿童本源”的视角思考,并结合社会发展与未来需求,重新理解儿童,重新发现儿童,从学习者本源视角推进课程改革,这才是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改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