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文艳
摘要: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探究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探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提高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归一化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自主;类比;归纳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究性学习被广泛倡导。从学习程序看,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综合、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习内容看,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这有利于他们差异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从学习资源看,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这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好基础。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另外,恰当地运用幽默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引起学生注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主动探究。最后,要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已成为当前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最大的优势是生生之间信息交流迅速快捷,实现优势互补,在课堂权益的保护下,学生可以自主地发表见解,可以跟老师和同学说“不”,也可以让瞬间萌发的智慧火花得以展现。
教学时,教师应相信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为他们创设“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出来。如在教七年级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体图像有了感性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的多。又如“正方体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因此,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寇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课堂上学习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创造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教师要学会示弱
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引人注意,喜欢被肯定,喜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显示自己强势聪明与众不同的一面,故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妨示弱,“求帮助”,老师也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将问题的解决 “求助”于学生,势必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希望自己就是解决该问题的人,就是救老师于“危难”的人,因为初中的学生渴望被崇拜,所以会“挖空心思”、不遗余力地去探究,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要为问題的产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故事的情境,给学生一个有兴趣、有必要探究的理由
初中生正处于十三四岁的年龄段,终究还是孩子,我们不能开课就像大学教授一样带着学生去研究某学术性的知识。只有为我们的知识创设了吸引他们的故事情境,将他们带入到情境之中,他们才有兴趣跟着老师去探究问题,才不会让他们觉得数学课的生硬、突兀,而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譬如说:某某学生将来是某公司一老板,要承接这么一项修路的工程,方案多多,你帮他选择一个最省工省料方案。这样是不是会让学生不再觉得幼稚,觉得最短路线有必要、值得他们去探究呢。
四、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协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譬如利用“几何画板”在探究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可以轻松变化图形、自然流畅地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能作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去发现规律,独立地掌握规律,从内心领悟到数学的真谛,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和热情。
五、物尽其才,充分利用手头可取之物进行探究式研究
譬如在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利用手头的纸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折叠,去探究等解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以及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之间的关系,去探究去讨论,是不是所有的边都相等,所有的角相等,是不是所有边上的中线、高线及角平分线都具备着“三线合一”的性质,相信,通过操作,学生会对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中我们反反复复着重强调的“底边”与“顶角”印象深刻,认识到位,而且关键是我们需要借助的工具简单,是学生都拥有的,充分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而不是那么生硬、那么遥不可及,那么难以理解,消除了学生对数学、尤其是对几何的恐惧心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感知到我能行,定理不再是老师强塞给他的,而是他自己从操作中提练出来的,自己就是小小数学家。
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会合作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在家中就是小皇帝、小公主,极其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任其发展下去,是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他们唯有走出家庭这个温室,学会交往,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才能健康的茁壮成长。而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的探究性教学正可以有效地达到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一目标。拿一道最为简单的问题为例,例如在直线l上有三点A、B、C,已知线段AB=12cm,BC=5cm,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就可能产生两个答案,17cm或7cm,教师大可不必着急去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甚至直接给出答案,把问题还给学生,为什么会产生两个答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不难通过画图最终发现他们不同的人因为画出的图形有异而产生了不一的答案,也从而认识到解决几何问题图形的重要性,自己通过实践、讨论总结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强调百遍强加给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深刻百倍,还需要我们每逢这样的题都告诉学生分情况讨论吗?
总之,通过自主性地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现了以下转变:
1.教学目标的转变
(1)知识目标 随着对问题的探究性研究,学生对知识点抽丝剥茧,理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整体掌握,从而能灵活应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之魅力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了猜想、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3)学法目标,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由表及里,将课本知识拓广深化、再创造,体验研究的氛围和真谛
(4)情感目标 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索知识的快乐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尊重,懂得了世间诸多事物十之八九非己一力而就可解决,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卸掉几千年来赋予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p之身份,而成为了陪伴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参与者,激发学生自觉地去探究数学问题现象背后的本质,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3.学生角色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对令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的一些数学概念、几何定理等无需再孤立地去记忆、强化训练,而通过自主探索、通过几何画板或折纸等等方法观察到图形之间联系,刺激了主动探究本质特征并发现隐含于其中的一般规律的兴趣,甚至能将其整体概括为一个定理,从而培养学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最后,借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中也做过这样的表达:“至于我,我是不想教爱弥尔几何的,相反地,要由他来教我;由我寻找那些关系,而他则发现那些关系,因为我在寻找那些关系时,采用了使他能够发现那些关系的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探究式的学习,?在课堂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奇妙地变化中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课堂上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主动探索,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有力地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探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提高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归一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德国教師教育指南》(德)第斯多惠 冯克诚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 编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3]《爱弥尔》 (法)卢梭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 7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