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蕾
摘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由于淡化了护理专业特点,忽视了对学生操作实践的技能培养,引发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对策,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完善对策
人体解剖学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枯燥,知识结构复杂,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厌学情绪比较强烈,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基于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需要加强对策研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真正提高解剖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
1.学生素质不高。受招生政策的影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总体素质偏低,他们在知识水平、情感品行、学习态度、实践能力、交际环境等方面大都存在缺陷。部分学生心理失衡、性格叛逆、行为失范,这也给教学造成了很大影响。
2.学时设置不足。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在学时设置上存在缺陷,开课时间设置在第一学期,学时安排为64个学时,其中实验安排为16个学时。而本科院校安排在第二学年开课,课时设置在100个学时左右,实验安排为50~60个学时。
3.教材针对性不强。人体解剖学选用的教材是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这种教材适用于本科院校医学专业学生。教材重视解剖知识的系统性教学,知识点较为复杂。这对于护理专业来说,不适用也不具备专业针对性,往往造成教、学、用脱节的现象,既增加了知识难度,又耗费了学习时间,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业务水平不够专业。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师的专业方向大多是临床医学,他们任教护理专业显得不对口。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做好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工作,导致教师对护理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操作一知半解,甚至对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特点等知之甚少。
5.教学考核体系不健全。护理专业的教学考核应该立足专业实情,体现专业特点,分值设置应有所偏重。但是护理专业的教学考核体系大都沿用临床医学的考核体系,从理论测评、实践考核、平时成绩、教学研究等方面衡量教学的优劣。这种考核体系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借用到护理专业考核时应有所调整,以强化教学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的完善对策
1.改变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教学要体现实用性和服务性原则,这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学必须把服务和就业作为主要目的,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基于此,人体解剖学教学需要把培养技术人才作为主攻方向,强化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注重临床应用,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专业技能,用丰厚的理论和娴熟的技能引领学生的发展成长。
2.优化课程内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课程设置需要体现专业特点,注重实用性。因此,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及课时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弱化专业性,增强实用性,删繁就简,增加护理方面的内容,让课堂教学通俗易懂。
3.改良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体解剖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手段能够给课堂带来强劲的生命力。因此,教师需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探究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传统的讲授教学形式,利用课件、视频、网络、智能技术等多元的形式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多渠道开展模型、标本、活体相结合的实践观摩活动,使解剖教学与实践运用相辅相成,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主发展的能力。
4.注重实验和项目引导。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首先要强化实验教学。高职院校加强实验室建设,首先,要完善实验设施设备,创造条件满足教学和实验的需要,推进多媒体实验教室的建设工作,确保在实验教学中能够进行网上模拟临床操作,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提高操作技能;其次,需要针对新调整的教学内容做好教材编印工作,加强实验基地建设;再次,走出校园引进项目,用研究项目引领师生共同进步,以增强解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教学目的。
推进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改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实验和项目引领等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性,提升教学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激发情感、提升素质。
参考文献:
[1]邹锦慧,汤雅婷,周立,等.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J].解剖学研究,2011,33(2).
[2]曾永鸿,郭四清,刘金海.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
[3]应志国.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8(2):13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