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见证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2017-12-07 18:06顾春梅
学子·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盲人慈善英语课堂

顾春梅

目前我们很多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生硬,简单,枯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目标达成度不高。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构建有效的课堂提问模式,讲究提问的艺术,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就成了一个必须去研究的问题。本人通过牛津英语8B units 6、7 有关“慈善”的话题来谈一下自己多年对课堂问题设置有效性的思考和研究。

一、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1. 课堂提问的不严谨性和无效性

提问的不严谨性是指教师提问时的随意性,没有经过事先的严谨的有计划的思考和预设,这样提问会让学生难以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有的教师提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联系不密切的问题,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教师为走形式而问,课堂形式单一;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模糊不清,让学生无从回答;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过高,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这些都使得教师的提问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状态。教师的随意、低效、不严谨的提问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抑制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中出现“问而不答”和“启而不发”的现象。

2. 课堂提问的形式性和肤浅性

许多教师在课堂中提问问题是为了完成相应内容而走形式地提问,形式单一,问题的答案毫无悬念,根本不值得探讨。比如,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预习,但老师在课堂上还要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3. 课堂提问无教育性

牛津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每个主题对当代中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认真备课,挖掘教材,挖掘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就能够提出有深度并有教育意义的问题。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讲完相关的语法和语言点,没有注意挖掘教材内在的意义,忽略了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二、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1 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明确目标,明确提问对象和提问内容。这是指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并符合他们的知识水平。8Bunit 7《international charities 》第一部分welcome to unit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思考这么一个问题:whats the meaning of ‘sunshine for all?what have you learnt in unit 6?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其实是在学生学完前一个单元后,在获得了大量的关于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我们应该帮助弱势群体一起生活在阳光下的观点后进行的一个总结和表达。

2. 提问要有顺序性

提问要从低级认知问题向高级认知问题过渡。同样在unit 7 welcome 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自由总结从unit 6 中学到的东西,很多学生都表达出了这样的意思:If we can,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help others, we can donate money to them, we can also work as volunteers. 通过这样的讨论,自然就达成一个由已知到未知方面的转换,紧接着就向学生了解他们所知道的慈善机构,并适当介绍了几个常见的慈善机构。

3. 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不能过细过碎,问题要有思考價值,不能随口说出。在unit 7 《reading 1 a flying eye hospital》的教学环节里,为了让学生体验盲人生活的不易,我先蒙上两位同学的眼睛,让他们从讲台走回座位上,两位孩子都觉得不容易,我再让他们设想一下如果从教室走到操场会遇上什么困难?希望得到什么帮助?盲人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机构可以帮助贫穷的盲人?通过这些场景和问题的引导,很自然地引入了ORBIS,学生主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抱着一种好奇和求知欲去了解这样一个慈善机构。

4. 提问要有开放性

如果课堂的提问都是在书本上找到的答案,那如果长久这样训练下去,学生就会养成不动脑的习惯,也不会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更谈不上有创意的观点。学生的思维活跃,在小组讨论后都有了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就应该帮助盲人朋友,但我们应该更多地支持ORBIS,因为他们更专业,他们能够给盲人朋友带来光明。

5. 提问要有情感性

情感教育性《新课程标准》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发展。提问要有情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提问不能太死板。通过学习,学生对ORBIS 有了更深刻地了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中学生如何帮助盲人。在小组讨论的环节里,学生提出给ORBIS 捐款,让他们去帮助更多的眼盲病人。

6. 提问要有鼓励性

在课堂上老师及时地鼓励和肯定也能够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采用鼓励法、激将法、辐射法等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引起思维的“开窍”反应,培养应变能力。适时中肯的褒奖“Well done!”“Wonderful!” “Great!”等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尽量多地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可使学生体验“问”所带来的交流之乐,使他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正是因为通过有效的课堂引导和提问,在本两个单元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问答和讨论环节。学生对慈善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帮助他人的热情,最终在英语课本中达成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盲人慈善英语课堂
盲人取袜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慈善之路
随声附和的盲人
慈善义卖
自首的盲人
盲人节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