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义龙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所有问题中,教育问题最为严峻”。此言并非危言耸听,当绝大多数中国人在痛陈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疾言应试教育的恶果之际,却不得不面临另一个切身的忧虑: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是否会受到不法侵害、生活得是否快乐。这种担忧源于最近一段时间虐童案的不断发生。我们不禁要愤怒地发问:教师队伍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虽然这些“施暴者”只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小撮,但已足以让人触目惊心!毕竟与听话、成绩比起来,生命安全、身心健康更为重要。孩子失去了安全,家长也就失去了一切!
把“黑手”伸向天真烂漫的孩子,是我们绝不允许的,已突破社会大众容忍的底线,这比腐败、盗窃更卑鄙、更恶劣;这不仅仅是“失德”,而且是“缺德”、违法甚至犯罪。用责任与爱心实现“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应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此,教育部早有自己的明确态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注册,师德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尊师重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视为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其道德操守、一言一行,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的伟大、光辉形象不是一日崩塌的,但现在已实实在在的倒掉。其实,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不应再被“高大全”包裹了,应该还原人的本真。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因为教师应该德高身正,严于律己,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修身养德,身体力行,方能做好教育工作,赢得社会尊重。
那么,师德究竟体现在哪里呢?其实师德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师生共处的校园生活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有高低,但面对学习差、常犯错误的学生是什么态度,就可窥出师德之心。体罚学生、羞辱学生、排挤学生、罚抄作业多少遍,等等,就是教師的道德标杆出现了偏差。生活中缺乏爱孩子的自觉,只是表面敷衍、虚情假意,以孩子的家庭背景、给自己送礼多少,选择性的亲近孩子,这样的老师更是深受社会“四风”浸染的“势利眼”,尽毁师道尊严。
如果说一个社会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压舱石”是人文学、史学、宗教、理论艺术等等,那么就具体行业而言,师德显然是教育的“压舱石”。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个教师勇于面对自己,正视问题,清风正气,重塑师魂,为人师表的“美丽教育”必将盛行。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