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

2017-12-07 09:02覃晓东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联系生活应用题教学初中数学

覃晓东

【摘要】本文从创设具有可行性的、具有实用性的、“问题转变”式的生活化情境三个方面论述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题教学 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108-02

在數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及现有的知识出发,创建对学生学习应用题有帮助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应用题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1]。

一、创设具有可行性的生活化情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创设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并营造出愉悦、轻松、民主且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数学教学气氛,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主动意识[2],促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发现数学应用题的乐趣。

例如,在对数学应用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按照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教学,不仅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也较为枯燥。对此,数学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件来设立数学应用题,如:“春天来临,学校要组织一次初二年级的全部学生,共240人的春游活动,现在需要设计出行方案,其中,大巴车每辆的车费是300元,可坐下40人,普通的小客车的车费是200元,可坐下30人,请设计出一个最经济实惠的出行方案。”这道题属于生活上的数学问题,学生经过计算、设想得出两种出行方案,第一种出行方案:全部乘坐大客车,总费用为(240÷40×300=1800)元;第二种出行方案:全部乘坐小客车,总费用为(240÷30×200=1600)元。学生将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发现第二种出行方案最为经济实惠。这样的应用题不仅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此外,通过上述案例还有助于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并学会利用这些知识来帮助自己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二、创设具有实用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建模是初中生理解、解决应用题的重要基础。但有相关调查显示,在数学应用题的日常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在对数学应用题进行解答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建模能力;而建模能力的薄弱也间接降低了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4]。因此,教师在对应用题进行教学时,应主动为学生创设具有实用性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注重学生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对题目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对应用题进行解析,从而保证应用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例如,当学生学习完“统计与概率”这个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具有实用性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统计与概率的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一个企业近几年的盈利还是一次活动参加的人数的应用题,旁边都会附有扇形图或者统计图,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为了方便咱们理解题意?为了揭开谜底,咱们开展分组比赛。”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两组,然后给出应用题:“初二年级将组织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又分为三组,即甲组、乙组、丙组,现已知甲组的人数为15人,占30%,丙组的人数为25人,占50%,乙组占20%,那么本次报名参加夏令营的总人数为多少?该年级报名参加乙组的人数又是多少?如果从甲组中抽调一部分学生到丙组,使得丙组的人数是甲组的3倍,那么应该从甲组中抽调多少人?”接着让第一小组按照传统的方法直接进行解题,而第二小组则是通过画出统计图或扇形图的方法来帮助解题;计算完毕后发现,第一小组花费的时间较长,且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错误的,第二小组花费的时间较短,答案完全正确,这充分说明,借助扇形图或者统计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题目的意思,还能准确计算出应用题的答案。这样具有实用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解能力。

三、创设“问题转变”式的生活化情境

在对数学应用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更轻松地融入到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还要在教学情境气氛的感染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具有问题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数学教材中的应用题较为刻板、单调,学生不易理解,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偏低,再加上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致使学生一看到应用题就犯愁,甚至有些害怕应用题[3]。但通过创设“问题转变”式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产生熟悉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促使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联系。此外,数学实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当学生遇到不易理解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化思路,化抽象为简单,促使学生更容易地解析数学应用题。

例如,白板信息①:从12点开始,在什么时间点时针与分针会重叠?该问题如果从两针夹角方面或表盘的分格上考虑,学生会很难理解。但是如果将两针看成两个人、将表盘看成环形跑道来思考问题就会让题目简单化;白板信息②: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将问题转化为这样的应用题:“假设学校运动场的环形跑道一圈为400米,A同学(分针)在运动场上练习自行车且平均每分钟骑490米;B同学(时针)在运动场练习跑步,平均每分钟能跑250米,当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和同一起始点出发后,需要多少时间两人才能第一次相遇?”此外,有的学生就提出了“①的信息里并没有说明分针、时针的速度呀,怎么能套用到②的应用题里面呢?”其实,①中已经暗含了这些信息,即时针转动1圈,就是12小时,那么可以理解成时针1时可以转过是十二分之一圈;而分针转动1圈需要1小时,那么分针1小时可以转1圈。如此“问题转变”,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打开解题思路,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从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总之,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还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亲切感,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性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汪忠华.创设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J].文理导航,2016.

[2]刘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J].未来英才,2015.

[3]谢萍.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

[4]李海.浅析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指导策略[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版),2016.

(责编 刘小瑗)endprint

猜你喜欢
联系生活应用题教学初中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索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