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爱·悟言立德

2017-12-07 16:18吴小玲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目标

吴小玲

[摘 要]语文教学在引领孩子们感悟名著课文“篇”的魅力之余,还应激发起他们对名著的兴趣,指导学生从单篇文章阅读走向长篇作品的阅读。教学《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一是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层层深入地体味文本内涵,学习巴金语言平实的特点;二是适度拓展资料,丰满人物形象;三是略读《家》的几个片段,带着学生走进这本小说,从作品中寻找作者的影子,让学生产生进一步阅读小说的兴趣。

[关键词]单篇课文;名著阅读;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10-0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4.拓展阅读《家》的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家》的兴趣,进一步走进巴金,感受巴金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感受巴金

师:(出示巴金图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这个世纪老人。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同学们回忆一下,读了这两个自然段,巴金爷爷的什么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

生1:巴金爷爷特别爱家乡的孩子,让我感动。

生2:巴金身体有病,还坚持给孩子们写信,这份真诚让我感动。

师:同学们,巴金爷爷已于2005年10月17日走完了他101岁开花结果的一生。在他的追悼会上,不同地方的小学生都前来悼念他。有的学生手中捧着自己亲手折叠的千纸鹤,上面写着(出示):

指名读这句话。

二、品词析句,感悟真爱

师:这句话是不是特别熟悉?

生:是的,这句话出现在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是巴金爷爷说的,他希望家乡孩子们能多奉献自己。

师:是啊,这就是巴金爷爷自己说过的话。每次读,我都会增加一份感动。文中像这样令人感动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哪些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你,边读边圈画。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個看似平平常常的句子却包含着浓浓的真情,深深打动了你,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自读,作批注,教师巡视)

(一)整体感受

生1:“老老实实”“平平凡凡”这两个词让我很感动,巴金爷爷创作了很多的作品,本身很不平凡,但他却说自己很平凡,我觉得他十分谦虚。

生2:他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这儿“不是……而是”让我觉得他对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也能表现巴金的真心真爱。

师:你觉得他写作和我们一般人写作的目的不一样,他写作是为了倾吐自己的爱。这种崇高的境界让你感动,是吧?也让老师感动。

……

(二)感悟谦逊

师:一位诗人在《敬寿巴金百年》中这样写道(出示):

指名读。

师:这是诗人眼中的巴金。可是巴金自己却说(出示):

指名读。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巴金?(相机板书:谦逊)

师:在你们眼中,巴金是个杰出人物吗?

出示:

师:看到他有如此大的成就,你想到了哪些词?

生:文学大师、伟大、文坛巨匠、才高八斗、著作等身……

师:在我们的眼中,巴金老人就是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杰出人物,他却说——引读前面两句话。

(三)感悟大爱

师:多么谦逊的一位老人呀!我们不禁要问,他写作的动力是什么呢?

出示:

师:再次默读这段话,用一个字概括出巴金爷爷写作的动力。(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师:这是对——祖国,对——同胞,对——人民的爱。巴金在谈创作《家》这部作品时,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

师:这份热情,这份为弱者说话的豪情就是巴金的真心真爱、深意深情。一起来读出巴金的心声。

(齐读“我写作不是……”)

师:正是缘于这种爱,巴金爷爷所理解的生命意义才会如此伟大。他是怎样看待生命的意义的?迅速找一找相应句子。

出示:

师:请三名同学来读句子,每人读一句话。

师:从这些话语中,你又读出一位怎样的巴金?(相机板书:乐于奉献)

师:谁能举个例子告诉我,什么是享受?

生:别人为你服务,很享受;周末在家什么也不干,很享受。

师:巴金爷爷认为,人如果只追求享受,那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他的奉献精神体现在他很多的作品里。

出示:

师: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

生:他说“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他没有别的心愿,只有这一个。我觉得他的话让我特别温暖。

师:让我们齐读巴金爷爷这句话,感受巴金爷爷温暖的心。

师:他奉献的又是什么呢?

生:他奉献的是爱、同情、精力和时间。(课件强调四个关键词)

师:巴金爷爷不仅自己这样做,他还希望每一个人都像他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出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样做,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巴金爷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巴金爷爷不是富翁,他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一位几十年不要工资的作家,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1995年以来,巴金爷爷向希望工程捐款595700多元。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也没有忘记叮嘱他的儿女们,别忘了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多么可敬的巴金爷爷呀!endprint

师:你认为巴金爷爷的生命开花结果了吗?

生:开花结果了。

师:是啊,他写的每一个字,献出的每一份爱,都说明了他的生命之花开得特别——(艳),特别——(美)。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话或者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是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说说你对“让生命开花”的理解。

出示:

(学生片刻思考后,交流)

师: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怎么做就是让生命开花?

师:让我们再读读老人的这段话,感受巴金生命之花散发的幽香。齐读第三句话。

三、聆听期望,升华情感

师:巴金爷爷在信中还说:“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巴金爷爷是多么想再次延续自己的生命,继续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巴金爷爷把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身上。他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希望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师:能用一句话概括老人对我们的期望吗?

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珍惜时间是为了什么?好好学习呢?

师:是啊,巴金爷爷希望我们也能像他那样,把更多的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别人身上。聆听着巴金老人希望的话语,让我们齐读这段话,向巴金爷爷立下我们的决心。

出示:

(齐读这句话)

师:这一封普普通通的信,让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着。巴金爷爷以他的爱感动了家乡的孩子们,更以他的真诚感动了所有读者,感动了全中国。他被评为2003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全体起立,让我们满怀敬意地为巴金爷爷送上这段颁奖词。齐读颁奖词。出示:

四、拓展阅读,走进作品《家》

播放《家》微视频。

文字内容: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在87岁高龄时写给家乡孩子的回信。他在60年前,27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是我前面给大家提到过的《家》。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成都市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尔虞我诈和钩心斗角。作品中,高家有三兄弟,觉新、觉民和觉慧。觉新的原型是巴金大哥,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代表,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觉慧不是巴金的原型。巴金爷爷写《家》的时候说过,这本书里并不一定有他自己,可是书中的人物都是他爱过或者恨过的,书中的很多场面都是他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他说:“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些惨痛的回忆到现在还是异常鲜明。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结局悲惨。那个时候我的心因为爱怜而痛苦,但同時又充满恶毒的诅咒。”《家》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成的。巴金爷爷45岁的时候,他所攻击的不合理的制度已经消亡了,但重读这部小说,他还是激动得厉害。他说:“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明确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他。”

师:他到底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怎样的路呢?我们先走进觉慧这个人物。因为当时军阀混战,一些国民党士兵故意挑衅,在觉慧所在的学校打伤了几个学生,引发了学生的不满,所以他们游行到督军署讨说法,但是督军署不予理睬。

出示: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觉慧?抓住语言文字谈一谈。

生1:我觉得他有点奋不顾身,为了反抗,一直坚持着。

生2:他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生3:他也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充满了正义,为了正义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师:你们都读出了一个正义勇敢的热血青年。新年正月初九那一天,高公馆请来了一个舞龙队。

出示:

师:读到这儿,你是什么心情?

生4:我觉得非常愤怒,他们都已经尖叫了,观众们还满意地笑了,觉得他们太冷漠了。

生5:我觉得非常惊讶,那个社会居然是这个样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然,我也很愤怒。

师:在这件事上,觉慧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身上你能不能看到巴金的影子?

出示:

生: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是平等地对待这些人。他很有同情心,而且他的同情是不畏强权的。他是和他的家人在一起,他的五舅还在,他都完全不顾,还这样说。

师:你是不是觉得在那样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一种温暖的情感,似乎都很冷漠?外人之间如此,家人呢?高老爷生病了,求医无效,家里以陈姨太为首的封建一族搞迷信活动,请人捉鬼。到了觉慧房间捉鬼的时候,觉慧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

师: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觉慧?

生:特别正义,只要是不好的事情就要阻拦,坚持自己的原则。

师:就这样一个正义善良、敢爱敢恨的少年,最终不满封建家族的桎梏,离家出走,一个人去了上海。这是他离开的场面。

出示:

师:他的哥哥和他的两个朋友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先前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梦,他再也看不见他们,他的眼睛所看到的,只是一片清莹的水,一些山影和一些树影。

师:同学们,仅仅读了《家》的几个片段,我们就深切地感受到了高家这个大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在这部小说中,觉慧为什么要坚持离家?书中还发生了哪些故事?希望同学们自己走进《家》,亲自感受一下那个年代,感受青年一代反封建主义的觉醒。

【总评】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在87岁高龄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信,信中饱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作者杰出的写作才华和高尚的人格,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一)潜心文本,感悟情怀

教学伊始,教者紧紧围绕“课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这根主线,让学生静心默读,用心思考,然后组织学生汇报思考所得。这样就从文本出发,构建了一个有思维深度的大话题。在这个大话题的引导下,学生潜心会文,品词析句,围绕“谦逊”“乐于奉献”“珍惜时间”进行对话。在具体的情境中,在细节的想象中,在反复的诵读中,在不停的追问中,学生渐渐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这样,巴金的形象在学生的心头不断明晰起来,精神逐渐丰满起来,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水乳交融。

(二)适度拓展,丰满形象

设计中,教者为了加深学生对巴金的了解,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适度补充了一些资料。如,巴金在世时的具体成就、典型事例和巴金《随想录》中的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文字等,让学生感悟巴金谦逊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样,学生的学习不是停留在理解语言上,而是实现了与文本、与作者的智慧对话。教者把看似简单的课文教得丰满、实在,富有厚度和广度,进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去课外探寻更多的相关知识。

(三)带出一本,走进巴金

为了引导学生走近巴金,在课堂的最后十几分钟设计了带领学生走进巴金作品《家》的教学环节。教者从《家》中精心挑选了有关觉慧的几个片段,引导学生阅读。在初步阅读中,学生慢慢地感悟到觉慧的正直勇敢、大胆叛逆、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然后,教者话锋一转:“你从他的身上能找到巴金的影子吗?”很快学生把觉慧和巴金联系起来,寻找两个人的共同之处,了解到在那个特殊年代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几个简短故事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成功实施了“一带N”的涟漪型教学策略。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目标
如何让学生爱上大部头名著阅读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