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红玲
[摘 要]童话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目前的童话教学,教师不能从学生的心理诉求展开教学设计,而是强调所谓的知识学习、思想渗透,导致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热情严重受到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观照儿童心理诉求,注重学生的个性认知建构,创设多元的演绎情境,以提高童话教学实效。
[关键词]童话教学;策略;个性;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28-01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占有一定的比重,它能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为儿童的成长带来新的视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童话故事当成一般记叙文来教学,一味要求学生掌握字词句等知识,甚至给学生灌输思想。这样,忽略了童话的文体特征,极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纠正童话教学的错误势在必行。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观照儿童心理、注重个性解读、展开演绎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一、观照儿童心理诉求,摆脱思想教育的束缚
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有特殊的敏感性,因为他们都是在童话世界中长大的,对童话有着最为美好的记忆。当教学童话时,学生会主动地展开阅读。但在一些教师看来,每一篇童话故事都不仅是故事,而且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要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这样教学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阅读时,学生要戴上某种“有色眼镜”,造成了阅读的困惑。
例如,教学《谁的本领大》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学生听说要讲故事,顿时有了学习的兴趣,都积极展开学习活动。很多学生自愿讲给同桌听,课堂学习气氛很热烈。这时,教师进行引导:“太阳和风比试谁的本领大,就像两个小朋友一样。在读的时候,要用不同的语气来展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学生随即进行创造性的讲述。当学生对故事内容比较熟悉之后,教师又提出思考问题:“这是寓言故事,自然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认为是什么道理呢?”学生又是一阵热议。有的学生认为:太阳和风都认为自己的本领大,但经过比试才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需要正确地看待别人。也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理解:人必须谦虚,任何时候都不能看不起别人,更不能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掌握故事情节后展开思维训练,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没有进行大幅度的思想教育,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二、注重个性认知构建,摆脱知识灌输的窠臼
童话故事学习时,学生确实要掌握一些知识内容。但如果教师只是强化知识学习,而忽视其他因素渗透,童话教学就成为知识灌输课,学生难以展开个性化阅读学习,他们的认知构建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解放课堂,让学生自由阅读,允许有不同的理解。正如人们所说的“一千个讀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样才能体现童话故事的真正魅力。
如,苏教版的《蜗牛的奖杯》是一则童话故事。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预习检查,抽查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情况,效果很好。于是,教师进行导入:“蜗牛身上背着一个庞大的壳,行动很不方便。这个壳原来是蜗牛获得的奖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听老师读课文。”接着,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时,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读课文三遍,说说你都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进行课堂讨论。成果汇报时,学生踊跃参与。一个女生很有条理地说:“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有进取精神,不然就会像蜗牛一样爬行。”也有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积极思考的精神,这样使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高涨起来。
三、创设多元演绎情境,避免陷入思维的模式
童话故事带有情节性、情感性,学生对故事的人物和情节有特殊的认知兴趣。因此,教师要摆脱一般课文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演绎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获得学习体验的机会。
例如,在《狐假虎威》的教学中,教师先简单地介绍故事情节,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同桌分别饰演老虎和狐狸,在课堂上展开表演。为提升表演效果,教师进行引导:“老虎是兽中之王,说话语气自然是很霸道傲慢的;狐狸比较狡猾,模仿它需要体现他的本性。”课堂表演开始,学生非常投入,课堂出现阵阵欢笑声,教师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评价。
教师设计课堂演绎活动,给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显著。课堂教学有很多环节,只有优化设计,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走出童话教学的误区,回归童话教学的本真,为学生展示童话的魅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这应该成为童话教学的重要共识。
(责编 韦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