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摘要: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找规律”这类题目一般出现于练习题中,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见到。为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将“找规律”引入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找规律
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弱,相对来说数学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但是数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性对待问题。在进行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点中的联系并找寻规律。通过“找规律”教学法,促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一、主题单元教学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建立严谨的逻辑思维,教师应注重“找规律”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五单元“找规律”教学时,教师明确第五单元的中心内容为初步周期性规律探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规律的特性,教师总结归纳学生所说的规律特性。接着,引出问题,根据教材图示观察兔子的排列方式,学生根据图示互相交流观察结果“每3只兔子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和2只白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提出问题“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学生互相交流结果,反馈给教师可以排成6组。教师请学生进行算一算18只兔子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结果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则灰兔6只,白兔12只。教师鼓励学生回答正确,紧着提出问题,如有20只兔子参加运动会,如此排列,应有几只白兔,几只黑兔。学生根据已知的结果寻找规律,按照1灰2白进行排列为20÷3=6(组)……2(只),余下的为一只灰兔,一只白兔,灰兔1×6+1=7(只),白兔2×6+1=13(只),因此可知20只兔子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结果进行点评,并鼓励学生找规律正确。
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教材中设置此类教学内容,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找寻规律的兴趣。
二、分析渗透教学法
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找规律”大多是对图形、数列找规律,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使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自主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如,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教学时,教师首先请学生理解课本教材例二,浴室的一面墙长有8格,宽有6格,如何贴瓷砖能够不重复也不遗留?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绘制简单的图例,根据图例摸索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出答案,从墙面的左上角开始有序地进行平移,可以向右平移也可以向左平移。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接着,教师慢慢拓展问题,沿着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中贴法?沿着这面墙的宽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一共有多少种贴法?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动手实践贴法,得出结果,沿长贴可以平移6次,有7种贴法,沿宽贴可以平移4次,有5种贴法,一共有5×7=35种贴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结果进行鼓励点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试一试,继续延伸拓展。
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将问题由浅至深不断渗透给学生,学生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实践操作,找寻事物之间的规律并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主动探究教学法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教學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自我认知意识。通过实践可知,无论如何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学生不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无法顺利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找规律”教学时,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如,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 “找规律”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后出示练习题,三件不同的上衣,五件不同的下衣,有几种搭配方式?教师出示完问题后,为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施行课堂练习抽查,学生无法确定教师抽查对象纷纷动手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汇报给教师一共有15中穿法,规律表达式为:3×5=15。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点评,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下一轮的找规律练习。
教师通过一些小手段促使每位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练习,当学生完成练习并获得鼓励时增强了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加深对于“找规律”的理解。
在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找规律”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满足了新课堂模式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说,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利用科学合理的“找规律”素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师而言,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课堂内容,有效提高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04期
[2]吴仲胜;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1年10期
学子·上半月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