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美玲
概括来说,数学文化是多种因素结合形成的产物,其中主要包括了数学最基本的思维以及精神,数学学习方法的形成、理解数学发展历史和发现数学规律中的美都包含在了数学文化当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点的传授,还要有意识地将数学文化内容渗透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慢慢去体会数学文化的内涵,通过数学文化这一媒介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之美
1.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教学的简洁美
从数学的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就是一个从烦琐到简单的一个过程,寻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简洁,让原本复杂没有规律的事件通过数学清晰地表现出来,也展现出来了数学表达内在的美感。首先通过数学语言的描述就能发现它的美,往往一句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就能将数学知识总结出来,并通过数学语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举例来说,在一位数乘法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学方法进行这样的陈述:“整数乘法末位起,个位数乘法一次积。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计算精确对好位,乘法口诀表是关键。”通过这句类似儿歌的顺口溜就将简单的数学乘法很好地进行了总结,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这样简洁式的教育方式,同样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强实用性。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数学的对称美
小学的教学中涉及得较多的就是图形与物体,而图形与物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称性,对称通过点、线、面之间的结合相互之间就形成了对应的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对称的形状。因此,老师在数学课堂中可以拿出一些实物出来,让学生发现物体之间不同的对称性,引导学生探索物体以及数学中间的对称美。在长方形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去画对称轴,探索学习的乐趣。老师也可以引入圆柱、圆锥等图形,发现对称轴到底在什么位置,也更多地发现与所教学的长方形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深刻地体会对称之间存在的数学文化。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凸显数学的奇异美
奇异美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会经常遇到,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稽核内容的学习以及计算上。因此,在几何内容 的教学中要多对学生做出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奇异美的存在,积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进入到数学的探索中来。这一部分的内容就可以通过分数的乘法与除法中体现出来,例如七分之三乘以七分之四,计算的顺序应该是分母乘以分母,然后分子与分子相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但是在七分之四与七分之三相除时就不同了,就需要用七分之四的分母乘以七分之四的分子作为分母,然后用分子乘以后者的分母成为分子,约分得到最终的结果。当然这就需要学生能够了解到分数的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规律,充分认识到奇异美的存在,为以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数学文化史教学
1.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文化史教学
在教学实施中要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老师是整个课程的主导者,而学生却占着主体的位置,教学的开展要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之上才能开展,教学才会更加有针对性。数学史知识的传递应该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并能把数学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年、月、日课堂的教学中,闰年的存在使得每年的月份以及日子之间大不相同,老师可以进一步将闰年的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充分理解何为闰年,如何计算闰年,在进行知识拓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结合实际的思维。
2.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品质、开展德育教育
历史上曾经有很多著名的数学家,他们的成名无不是靠着勤奋以及顽强的品质拼搏得来,正是有了这些数学家的存在才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分析变得更加的简单,他们为数学学科的进步与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家个人的事迹是可以感染到学生们的,小学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塑造期,受到名人的影响可以有效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也会變得更加有冲劲。陈景润作为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在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勤奋用去无数只笔成功地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需要传承的,也是我们现代人急缺的一种思想品质。学生在名人成长环境的熏陶之下会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未来的发展也会更加的广阔。
3.开展探究学习、体现数学文化
学习不管是在任何阶段都是需要相互合作的,合作能够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创建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能够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加快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共同探讨的同时也是知识梳理的一个过程,经过长期的锻炼之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的来说,数学文化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拓展各方面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教育发展的最终需求。
学子·上半月201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