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
摘要: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59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因其与应试教育紧密挂钩而被功利化、世俗化,失去了学语文明事理、辨是非、懂历史、学做人等目的,导致语文教学越来越背离其宗旨,不断被人诟病。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一、读、抄古诗文,体悟文化意蕴,增强文化积淀
1. 经典佳作天天读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主要背诵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取灵感于素材,在朗读中寻找技巧与方法。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 通过课前微讲座,讲述经典、名人故事
传统文化是厚重的,时代的变迁使有些诗词句的内涵显得深奥,学生不易接受,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经典”的故事,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名人课件,以微讲座形式讲述名人的故事“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等,自主趣味解读经典,如“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金屋闲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他们通过讲名人故事、听名人故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文化底蕴,积累了写作素材。
3. 加强书写训练,感悟文字灵性
书写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高中高考要求背诵篇目的书写训练,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针对学生写错别字、书写不规范现象,组织学生寻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了解了汉字的发展过程,每天书写一页,同时透过汉字还可以看到祖先的生活,学生感觉汉字很神奇,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写字不再随随便便,而是用心写字,错字逐渐在减少。学生在活跃有趣的气氛中领略了中国文化,掌握了字词。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使学生了解了中国汉字的灵性。
4. 利用节日熏陶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是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诗篇,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都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
5. 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文化视野
通过丰富多彩的经典朗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经典朗诵活动,参加的学生人多、面广。学生可以通过活动获得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也能让学生有真正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二、每周好文推荐,营造文化氛围,领略文化风采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1. 每周每组推荐一篇好文章,让组员认真阅读,并和全班同学分享,既体现学生的合作,又充分調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组所选文字组员都要写出推荐理由,并推选一人在全班朗读,及积累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 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以此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挖掘语文教材文化内涵
1. 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让学生深刻体会并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在思想道德上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可用先贤的言论来教育学生养成诚信的美德。
从文学艺术上,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学艺术。在讲授优秀文言文篇章过程中要着重它艺术造诣的讲解,鼓励学生从古代文学和古代文人思想中吸取优秀的艺术创造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达到古为今用的艺术教育目标,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最直接的现实意义,使之大放异彩。
2. 在古诗教学中的渗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是最容易的,可以在导入中运用,也可以在任何需要引用古诗词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还可以在课堂小结或总结时引用。
我们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我们在愉悦中学会孝敬,学会关爱,学会诚信,学会思考,学会勤奋,学会优美,学会深刻……
通过多维度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一箭双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