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因“语用”而精彩

2017-12-06 03:08洪辉耀
学子·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桑娜理解课文文本

洪辉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的课堂提问,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老师、学生、作者、文字相互交流的有效途径。可见文本阅读与语言运用应当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两支柱。那么,如何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呢?

一、精选“语用”的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语用”词面指的是教学的常态,是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更多地依靠教师的“语用”意识和教学机智。而抓准“语用”的点,则更多地是课前预设,体现的是备课和教学设计的功夫。教学目标有的是教材固定,如单元导读、提示语、文中小气泡和课后问题中提出的与语言训练相关的要求,就应当作为重要的“语用”点。教学目标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行设置,如语言描写中提示语的四种格式和相关的标点运用,一直是学生难以掌握的易错点,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描写,加强四种格式的训练。如《小摄影师》,可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四种格式,再让学生通过改变引导语的位置,把课文中的语言描写进行格式互转,强化不同格式中标点的应用,并感受不同格式交替使用的好处,最后可让学生运用四种格式,给课文续写几句对话。

二、抓住中心句,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小学的许多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如果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 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来写,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这两个词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三、挖掘文本内容补白,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本中一些行文含蓄的地方,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难以深入体会,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如果抓住隐藏于文字背后的“空白处”发掘学生未曾注意到的内在韵味,对学生的震撼就会特别巨大,教学效果就相当不错。如《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描绘了年轻的诗人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要引导学生体会两位大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五年级的孩子还是很难体会到的。教学时我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以此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例如:当李白目送友人的帆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依然伫立江边,此时他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让学生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感悟到诗人内心那按捺不住的激动心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为理解古诗奠定基础,可以更好地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意境。

四、学习描写手法,练习仿写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分为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将描写手法作为训练点展开教学。例如经典课文《穷人》,它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对桑娜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善良、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作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让学生勾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批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再小组内进行交流,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感悟桑娜的美好品质。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心理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作用,了解心理描写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场景,练习运用心理描写说话。比如,你玩得正高兴,忽然老师一脸严肃地走来,让你跟着她到办公室去一趟,你会想写什么?再如,今天下午你们在操场上上体育课,爸爸妈妈们在教室里开家长会,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学生们对于心理活动描写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再加上又都是自己熟悉的话题,所以写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语言习得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变“理解课文”为主的解读式教学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适时练笔,丰富积累,锤炼语言。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李益友,文本掘“白”意蘊悠长——《谈小学语文教学空白填补末略》.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臧公管,文本空白点的挖掘对策[J].文教资料,2010(3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巧抓空白点生成新亮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桑娜理解课文文本
穷人
《穷人》梗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续写《穷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穷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