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出发,培养孩子的数感

2017-12-06 04:43殷莺
学子·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计算数感

殷莺

摘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入门就开始建立数感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离不开数感的培养。我从理解数的意义开始探究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发现培养数感要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多动手,教师要从细微的地方设计情境、设计练习、设计和教学有关的一切。

关键词:数感;计算;有效

在《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数感有这样的外延描述: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數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数感看似虚无缥缈,实则无处不在,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是逐渐感悟、体验到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

一、培养数感从理解数开始

1.以实物入门——数数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前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字,能数出简单的实物数量。所以在学生学习1到10的数数阶段,我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基础。在课堂上,我几乎每节课都会有意识地多找一些不同的实物来让学生识别和认识,甚至带孩子逛逛校园,找找数字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实物的数量,彻底掌握数数的方法,按顺序,不重复,无遗漏。低年级的学生,数数时离不开实物,物与数的一一对应让孩子成功迈开第一步。让学生体验不同物体的数量所带来的不用感受,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2.掌握计数单位要动手

1、10、100、1000、10000,这些数量,都会在一二年级完成认识,学生从认识“10以内”,到“100以内”,到“1000以内”,到“10000以内”,每一次认识,都是一种跨越。贯穿这些知识点的就是计数单位。“一”是1个计数单位,“十”也是1个计数单位,从“一”到“十”,并不是简单的1到10。课堂中最方便的学具就是小木棒。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我让孩子充分动手摆小棒,怎样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有几十根小棒,孩子们展开讨论,并用小棒开始试验,他们发现十根十根地捆绑是最有利于数数的。这就够了,比起PPT上的展示,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探讨印象更深刻。充分掌握了十这个计数单位后,再学习百和千这两个计数单位就会简单许多。

计数单位是数数的基础,孩子们只有了解了房子的结构才能建起一座高楼大厦。它就像一个参照物,留在孩子的脑海中,遇到问题时,时时与这些参照物作比对,孩子就会越用越灵活,越用越自然。就像在学习人民币这一内容时,学生也发现人民币也是以十为计数单位,他们像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一样对我说:“老师,我发现人民币有规律,和我们的计数单位非常像。”尽管他们表达的不够准确,但我却能意会,这已是一种迁移了。

3.从现实情境中理解数

在教学“认识0”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0。

生1:“我们的直尺上有0。”

师:“在这里0表示开始。”

生2:“我中午把小木棒都发给同学们了,老师这里没有了就是0。”

师:“对了,什么都没有就用0表示。”

生3:“我家住在302室。”

师:“0有占位的作用。”

生4:“温度计上也有0。”

师:“0有时候表示分界”……

生活中的0非常多,学生就可以从生活出发,认识0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二、培养数感要细致要坚持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的意义和作用,积累经验,建立良好数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自从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数学课,我就坚持每日一练。例“○+2=5 △—7=○ △=□+□ ☆=□-3 ○=()△=()□=() ☆=()”,这样的题型操作性很强,每天出一道写在小黑板上,做出来的学生可以奖励一颗五角星。题目的难易程度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进度变换,还可以训练学生的代数意识和思维逻辑。这种题目简直成为我的“专利”,被同事们笑称为“圆圈三角”,而我和孩子们却受益无穷。

数感的培养要依赖老师的细微设计,处处留心,丝毫不能放过每一次培养数感的契机,我想,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会一直坚持下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数感”的培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