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

2017-12-06 04:27徐革
学子·上半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劳技领悟美的

徐革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有机统一,它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这就决定了劳技教育与“美”是紧密联系的,甚至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劳动创造了美、发展了美,是美的源泉,而有了对美的追求会导致发现、创造,可以说缺乏美感的人是缺乏创造力的。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可能是处在一种初级阶段,获得美感仅是一种直觉,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这些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依据参与活动的现状创建意境,在激起学生情感涟漪的同时,引导他们将道德情感和理智参与进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欣赏到深层次的美,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品位,最终实现“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这一审美历程。

一、在生活观察中发现感知美

比如,在学习“家政·烹饪”中的“尝尝我的手艺”时,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在家时都吃些什么菜,看到父母是怎样做菜的等。教学中以学生平时比较喜欢吃的番茄炒蛋或番茄蛋汤为例,通过学生对番茄炒蛋或番茄蛋汤的已有经验来学习做菜的手艺,学生很容易理解炒菜、做汤的一些基本要领,并为学生探讨“如何考虑菜肴的营养搭配?”“怎样择菜、洗菜?”“怎样切、拌、炒、烧等?”“为什么要考虑菜的色、香、味、形?设想一下哪个更为重要?”等问题提供了审美实体。把劳技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学生对生活产生美好的情愫,同时也易陶冶学生的情操。

俗话说:“一个人如果堵住了观察的大门,那么他的智力将每况愈下。”没有充分的观察,知识总是浮光掠影的,审美活动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可感的项目样品,让学生在观察和欣赏的同时,激发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比如在“技术初步·泥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带领学生融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界之中,以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另外,还要教会他们掌握良好地观察方法,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观察。

二、在想象思考中领悟美

想象是审美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想象。想象同时伴随着思考,有了积极的思考,人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想象也随之丰富起来。正如刘勰所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舒卷风云之色。”由于审美的自由度较强,学生在情感、想象和思考的伴随下,能够创造出新颖的、奇特的审美意象来。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展开想象,活跃思维。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观察和思考,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信息量。比如,在学习“纸工·纸多面体”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和网上搜集的丰富的图片资料和作品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和思考,去寻找、发现和领悟作品在外形、构思、用料及技能技巧上的独特和美妙之处。那些笔直的线条、圆滑的弧形、讲究的用料、看似随意的组合,让学生对多面体在自己的周围所呈现出来的美有不同程度的领悟,再经过进一步的思考与联想,让学生对这些东西自身及背后所蕴含的美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以至在最后的纸多面体的组合和纸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想象把自己所领悟到的美用自己的作品來进行了诠释。那些新颖奇特的作品,不禁令人欣喜而又自豪。

三、在交流比较中欣赏美

比如,在“泥工·我的小小陶吧”的教学中,每完成一件泥制品,教师就组织学生分组填写专门设计的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外观好,做工精”(如技法正确、制作认真、装饰合理、完成程度等)、“重合作、讲安全”(如分工合作、安全操作等)、“整理快,讲卫生”(如整理迅速、干净整洁等)等方面,然后要求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或和伙伴合作完成的作品,说说“自己的作品叫什么名字,是怎样构思的?”“觉得自己的作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看了别人的作品以后,谈谈“有什么地方吸引了自己?”“觉得自己或者别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没有学到什么本领?”等。最后可以组织学生投票,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制作精美奖”“泥工小能手”等。通过这样的交流与比较,必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释放,使得审美体验更加深刻,审美情感更加丰富,从而更好地欣赏劳技活动带来的美并受到美的陶冶。

另外,在交流比较中欣赏时,可以采用自由讨论欣赏与定向讨论欣赏两种欣赏美的基本形式。“自由讨论欣赏”是考虑到学生在认知、情感、审美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而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个性。在此期间,教师对于学生个体欣赏比较的观点应该充分肯定,淡化自身的权威性,不要去压抑学生的审美情感。至于“定向讨论欣赏”,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某些方面展开探讨,其好处就是有利于学生选准审美的目标,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来欣赏美,让学生对美的内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体悟。

四、在实践创作中再现创造美

创造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核心与使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心理学家也认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审美创造力是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审美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往往来自学生主体深层需求的心理。我们应该在丰富多彩的创作实践活动,解放学生的手脑以及各种感官,还有时间和空间等,重在让学生参与,给学生一种经历,在创作实践中积极地去表现劳技的美、创造劳技的美。

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在对劳技美的追求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对美的创作实践,才能真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首先,要给予学生创造的自由,不硬性规定题材、表现方式等,允许学生在限定的基础要求下,尝试自由发挥。当然,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正处于不断地积累和提高的阶段,我们不能苛求小学生做出至善至美的作品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努力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我们应该为学生的创作实践提供充分的条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维,鼓励他们对劳技美的追求,激励他们大胆地进行创造美的尝试,尽可能多地去表现自己对作品的“新”、“真”、“美”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泥条盘笔筒”的过程中,教师在和学生探讨完如何制作一个泥条笔筒以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发挥想象,“如何来美化、装饰自己的作品?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出彩。”学生思维活跃,有的想用泥刀刻字,有的想用泥条做字,有的想用泥片做花草、人物,有的想用物品拓印,还有的想对圆形的笔筒进行变形……在经过激烈的探讨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创意去大胆地实践,结果学生们创作出了许多美观大方、创意新颖的作品来。当然,对于他们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稚嫩”,教师则应给予精心的扶植和培养。这对完善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出有营养,且经济实惠的炒菜或水果拼盘,使之色、香、味、形都不错;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手缝技法,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布艺作品,使之美观大方,装饰合理;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如纸盒、易拉罐等)制作美观又实用的小物件、小摆设;可以让学生用纸工制作中剪下的几何形状的纸片进行创造想象,并拼出精美的图案……这一系列的创作实践活动不仅仅让学生学习了劳动技能,学习了合理地选择色彩、营养搭配,安排线条布局,设计花色式样等艺术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起到了以美激趣、以美陶情、以美启智的作用,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劳技教育蕴含着美,劳技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寻求美的过程,审美化的劳技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求知中领略美感,在实践中追求创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劳技课中的美育因素,帮助学生从劳技中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让他们通过对劳技美的感知、体验与追求,接受美的滋润和熏陶,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一代新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劳技领悟美的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多么痛的领悟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