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龙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教师更加注重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结构及内容。本文将主要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展开简单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信息技术;互联网
互联网是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需要利用到的东西,因此学习这门技术已经成了每个人的必要任务。在对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及初中生的基本学情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促进初中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一、教学语言轻松风趣,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化较强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让他们进行自动消化,可能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因此还需要教师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利用轻松风趣的教学語言,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投入。
例如在学习有效获取信息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以学雷锋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为了配合教学语言,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展示雷锋图片,并告诉学生们三月是学雷锋月。随后向大家提问:学雷锋精神,首先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了解呢?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很多学生回答说到图书馆查阅书籍等方式。于是教师又提问:我们现在机房中,什么途径最好、最方便?此时有学生回答道: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源。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导入,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够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的活跃。尤其是通过身边的实际案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丰富多彩。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进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较为频繁的教学策略之一。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围绕一个主要的学习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这种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开展《数据处理与统计》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学习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技能,教师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探索与发现,让学生们双击桌面上提前准备好的“学生成绩表”表格,观察总分、H2、H3、H4等表格,并思考两个问题:单击H2、H3、H4单元格,编辑栏显示什么?观察编辑栏公式,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进行思考和探究,并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发现公式,找到公式输入的位置,并总结出公式的使用规律,总结公式的组成。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这部分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学生们能够受到任务的驱动,在驱动下,初中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这就是任务驱动的优势。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精神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需要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做好教学的引导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开展《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需要处理的图片以及处理过的精美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能动性,并引导学生找出图片的缺陷,找出问题和不足,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对图片进行加工处理。随后,教师先对图片的基本处理方法进行演示,如用ACDSEE对图片曝光进行相应的调整等等,让学生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去看、去学。随后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完成对图片的加工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在教室进行巡视,并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他们掌握了大部分的信息技术内容和知识;通过教师的及时指导和点拨,学生们完善了学习过程。将课堂还给学生,是当前教育教学中一种有效地教学措施。
总的来说,无论实施什么形式的教学策略,我们都需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进行的,只有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才能够达到我们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杉,李雅源.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15)
[2]李文文,高飞飞.让信息技术走进校园 演绎精彩英语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7)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