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小洛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深入理解和活学活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高中历史可谓是文科中的一项重要科目,而对于历史的学习,也在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文史结合是近些年来广为传播的学习新方法。这一方法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断深化,取得了较好的历史教学效果。从文史结合法的界定、运用及效果来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文史结合法;高中教学;历史教学
一、文史结合法的界定
“历史”二字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每个人对于历史都有自己的理解,或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或是认为没有历史,老人也如儿童。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的部分,是自然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有关历史的学习也需要各种方法的融合与其他学科的借鉴。
近年来,文史结合法受到了关注,文学虽与历史不同,却又有难以割舍的联系。文学作品以丰富生动、多样多元的语言描述了或是发生在当下,或是发生在未来和过去的事情。运用不同类型的叙事风格,将事物进行淋漓尽致地刻画,将我们带到作者营造的缤纷世界。通常说“文史不分家”,不仅体现在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紧密关系,更是一种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因为史学也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来进行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刻画。因而将二者结合,运用到实际学习中同样显得十分重要。
二、文史结合法的运用
文学与史学的最大差异就在于,文学是用丰富的语言去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抒写的过程中是一种对于客观事物的抽离。而史学虽然需要使用语言去描述已经发生的过去的社会事实,但是却要最大限度地去进行真实事件的还原。它是不允许虚构的,是一种追求真实与客观的过程。那么在具体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史结合来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便是接下来阐述的内容。
(一)古诗词的加入
比如,当我们在学习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伐无道,诛暴秦》的词句;在学习“楚汉相争”的时候,就可以引用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些经典的古诗词不仅将当时的历史场景丰富地展现出来,更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历史的学习不仅是大量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梳理,更是一种回归过去,对于历史的重新想象。学生会在自己本身所固有的知识体系中,发掘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让历史的学习不再单调乏味,充满文化积淀与升华。
(二)与语文课文相联系
上文提到的多是古代历史学习过程中,而有关近代史的学习如何做到文史结合,需要的便是结合近代文学作品。在语文课本中,便有许多经典的文章可以结合到近代历史的教学中,而运用语文课本的方式,不仅可以让我们接受理解起来更熟悉,也可以巩固多个学科的内容。
近代众多作家都对当时的社会事实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与讽刺,这无疑与近代史的主题不谋而合。因为近代史是一部中国最广大群众受到欺辱,最终抗争获得胜利的历史。众多文学家投笔从戎,为直指中国群众的精神顽疾而高呼不已。比如,鲁迅把关在铁笼子的中国大众作为批判对象,希望大众可以突破这种牢笼去追求真正幸福的生活。近代史中,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中华民族,就如鲁迅笔下的民众一样,只不过最终从铁笼子中勇敢地挣脱出来,去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可见,在近代文学作品中,它不是单纯地对社会生活进行描述,更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警示。这样的结合无疑加深了我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获得了对于那段历史的更多理解与思考。
(三)名著的运用
除了语文课本及古诗词的运用之外,有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可能并不涉及,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事先的资料挑选与准备。众多名著便是极好的资料类型,将名著中的段落或是句子进行介绍,我们也会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提升了人文素养,更提升了对于历史的丰富解读。
循着历史的发展轨迹,這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而这幅画卷的展开可以由名著来支撑和帮助,以提升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文史结合法的效果
文史结合法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必经之路,历史学习不能只依靠自身的知识进行全部教学,必须进行学科整合,文学便是其中比较适合的学科之一。
首先,文史结合法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文史结合法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历史学习模式,对于我们的学习是一次新的突破。最后,文史结合法的应用能够让我们的历史学习水平有所提升,最终实现学习的最终目的。不管使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最终环节是为了让广大学子都能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综上,文史结合法有众多值得实践和推行的理由,但是也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思考,最终使得这一方法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历史学习。
参考文献:
[1]邹妙霞.历史多学科综合教学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高丽金.浅谈历史教学中与语文学科的渗透[J].才智,2009(29).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