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婧
摘 要:近几年来,一些真正锐意改革课堂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师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做了诸多尝试:创设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寻根究底;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打破时空顺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重视思维过程的多向展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等等。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创造性思维;英语阅读教学
在英语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始终在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呢?在近几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本人借助于“情境教学”这个教学模式,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激趣启智环节上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和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
情感。
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二、“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为前提的,教师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振奋,产生积极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从而收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具体地讲,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以下环节做了一些努力。
(一)利用教学媒体,在“趣味”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课件、音乐等教学媒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我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2 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中Reading板块时,先利用多媒体打出4幅图片,并围绕这几幅图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思考:
Growing up can be difficult. Sometimes you may feel that the adults around you do not understand many of the problems you have. Look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1)Do your parents try to force you to do things you dont like?
(2)When you have a problem and want to talk to someone,who do you choose to talk to?
(3)Can you describe an experience with your parents that was not pleasant?
通过以上的热身活动便可导入课文Home alone(小鬼当家):
Problems can happen when families do not discuss how they really feel. Read this play about a big fight in an American family.
學生通过“看、想、议、听、说”这一系列活动,通过感知、分析、想象和推理,独立地获取了课文知识。
(二)举行专题辩论,在“争辩”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课堂上教师要利用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且便于展开课文内容的话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欲望。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 3 The world online,这个单元主要谈论的是网络,选取的两篇文章皆为议论文。议论文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枯燥单调。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听课文→读课文→讲解语言点→举例说明→做练习”这一程序,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Reading板块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因特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时,我尝试着用辩论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把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分别以“The Interne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因特网对我们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和“The Internet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因特网对我们的生活有消极的影响)”为观点进行辩论。要求双方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可增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双方对对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你来我往,各抒己见,气氛相当热烈,整个课堂一下子就变成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空间。事实证明,这种训练可以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求得问题答案的能力,全面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层层设置疑问,在“问答”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课堂上教师应尽力多营造宽松的创新思维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创新思维也容易被激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 2 Reading中的The Olympic Games时,我首先提出了三个与体育有关的话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