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七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48例*

2017-12-06 07:11张婷卓杜小正王金海李兴兰张枫帆王一心
中医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交感压痛针刀

张婷卓,杜小正,王金海,田 亮,袁 博,李兴兰,张枫帆,乔 翔,王一心

(1.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甘肃兰州730030)

颈七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48例*

张婷卓1,杜小正1,王金海2,田 亮1,袁 博1,李兴兰1,张枫帆1,乔 翔1,王一心1

(1.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甘肃兰州730030)

目的:观察颈七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毫针针刺治疗,1周治疗6次;治疗组给予颈七刀治疗,1周治疗3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17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7.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VAS评分、上肢麻木程度和眩晕症状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七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交感型颈椎病;颈七刀;毫针;临床疗效

交感型颈椎病临床较为少见,是由颈椎失稳、交感神经受压而引起的以颈椎病变伴随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的疾病。近年来,交感型颈椎病发病逐年升高[1],但由于本病临床症状较多且无明显特异性,体征较少,因此给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西医治疗本病疗效欠佳。针刀疗法是在中医学针灸之九针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在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方面具有优越性[2]。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颈七刀疗法可有效改善交感型颈椎病引起的相关症状。2013年9月—2017年6月,笔者采用颈七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患者48例,现将其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门诊收治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96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平均(43.5 ±20.0)岁;病程平均(20.0 ±11.5)月。对照组男24 例,女24 例;年龄平均(45.5 ±21.3)岁;病程平均(20.3±10.4)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眩晕,伴随交感兴奋引起的恶心、心悸、血压升高等。②颈部活动轻微受限,部分患者可有旋颈实验(+),单侧或双侧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颈椎适度牵引或休息后可使症状稍缓解。③颈椎X片、CT及MRI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节段性不稳及颈椎或胸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等。④长期伏案工作者、坐卧姿势不当者以及长期慢性劳损者。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自愿接受针刀或毫针治疗,并签署同意书者;③能积极配合门诊治疗及观察者;④患者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凝血功能欠佳,不适宜做针刀者;②有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③已接受如颈椎减压手术等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者;④其他疾病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者。

3.3 剔除病例标准

①不能遵守规定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观察中断及失访等影响疗效判断者;②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必须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③患者由于某种原因要求终止治疗者;④治疗过程中服用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药物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毫针治疗,主穴:颈椎2~6夹脊(双侧)、风池(双侧),列缺(双侧),后溪(双侧)。操作方法:患者取去枕俯卧位,双手置于床面,上下叠放,额头置于双手背上,充分暴露项部,保持呼吸畅通[4]。尽量充分暴露颈部。穴位局部以乙醇常规消毒,选用规格为直径为0.30 mm,长度为40 mm的华成牌一次性针灸针,夹脊穴呈45°角向中线位置斜刺,风池穴朝鼻尖方向斜刺,列缺穴向上平刺,后溪穴向掌心位置透刺,各穴位均采用捻转泻法,留针30 min,1次/d,6 d为1疗程。治疗组给予针刀治疗,主穴:压痛点1、2[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止点处(枕外隆凸旁开2 cm再向下2.5 cm±0.5 cm的范围内左右各定一点)]压痛点3、4(头后大直肌与头下斜肌起点至C2棘突外上侧骨缘,左右各定一点),压痛点5(C3-4棘突间定一点),压痛点6、7(C3-4棘突间定一点、左右旁开2.5 cm±0.5 cm的范围内各定1点)共7点。操作方法:患者体位同对照组,精神放松,自然呼吸,压痛点局部以乙醇常规消毒,选用直径为0.30 mm,长度为40 mm的乐灸牌针刀,操作时各点均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压痛点1,2:刀体与压痛点皮肤约成30°,快速刺入直达骨面,纵向疏通剥离2~3刀,刀下有松动感后出针。压痛点3,4:刀体与C2棘突外上侧骨缘垂直,快速刺入皮肤,直达C2棘突外上侧骨缘骨面,纵向疏通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针。压痛点5:快速刺入皮肤,进针1 cm左右,当针下有坚韧感,患者出现酸感时,提示此处为病变部位,纵向切割剥离1~2下,然后调整针体,沿棘突矢状面纵向剥离1~2下。压痛点6,7:刀体与关节突骨面垂直,快速刺入,直达颈椎关节突关节横行纵切疏通剥离1~2刀。1周治疗3次。

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对颈肩部疼痛(按照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麻木、眩晕3个主症按不同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四级,并分别给予 0,1,2,3不同的分值。

使用数字评分法(Number Rating Scale,NRS)评价颈七刀治疗后各项主要症状较治疗前的改善率。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标准》[5]中关于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原有颈椎及交感兴奋性症状、体征消失,颈部症状评分为0者。显效:原有颈椎及交感兴奋性症状、体征明显减少,颈部症状评分为1分者。好转:原有颈椎及交感兴奋性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仍有轻微颈部疼痛不适,颈部症状评分为2者。无效:颈椎及交感兴奋性症状无改善,颈部症状评分为3者。痊愈、显效和好转总和为有效率。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x)±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检验水准α=0.05。

8 结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 Ridit分析,u=2.90,P <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组 别 例数 时间 VAS 评分 眩晕程度 上肢麻木程度治疗组 48 治疗前3.3 ±0.9 3.0 ±0.8 2.8 ±0.7治疗后 1.3 ±0.4**## 1.0 ±0.3**## 1.0 ±0.4**##对照组 48 治疗前 3.2±0.9 3.0±0.9 2.9±0.5治疗后 2.0 ±0.6** 1.5 ±0.4** 1.6 ±0.5**

9 讨论

交感型颈椎病在中医学中无确切的病名与之对应,根据其临床典型症状可归属于“眩晕”“痹症”“头痛”“心悸”等范畴。本病临床表现除了颈部僵硬疼痛、旋转不利等颈椎病变外还有交感兴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心动过速、汗出、恶心呕吐等,因此容易与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混淆[6]。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大部分学者认为主要病因为不良的坐姿以及生活习惯导致颈部肌肉出现渐进性劳损、颈椎失稳,使得后纵韧带受到压迫,刺激交感神经纤维,产生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症状[7]。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颈椎骨质增生导致慢性压迫后纵韧带引起的中段颈神经节异常放电可能是交感神经症状的潜在诱因[8],此外,颈椎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黄韧带增生及后纵韧带被挤压使得硬脑膜和脊髓受刺激,可发生交感型颈椎病[9]。颈外的机械性因素,如钩椎关节骨赘、椎间孔变窄变小等导致椎动脉受压,椎动脉的口径和曲度发生改变,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严重受限,产生颈性眩晕[10]。总之,颈椎的慢性劳损是起病的关键。

颈七刀疗法是甘肃省中医院王海东主任医师提出的治疗颈椎病的针刀方法,认为:颈段脊柱弓弦力学系统的力平衡失调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当颈部软组织损伤后,人体会通过颈段脊柱的弓弦力学系统,以点成线、以线成面进行自我修复和代偿,而整个颈部周围软组织的应力高度集中于这些软组织起止点及行径路线的交叉点,因此针刀剥离疏通压痛点1,2及压痛点3,4可有效降低软组织异常高应力的挤压、牵拉。颈段脊柱弓弦力学系统的力平衡失调引起骨结构的变化,如曲度变化、关节移位、骨质增生或椎体滑脱,这些形态和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椎管、椎间孔的形态和大小,因而产生对椎动脉、脊髓及交感神经的挤压,继而产生交感型颈椎病[11]。颈七刀疗法治疗本病从人体生物力学平衡的角度来调节颈部弓弦力学平衡,从而通过缓解颈部肌肉张力或松弛情况,消除引起交感型颈椎病的内在因素。首先,以人体解剖结构及运动受力特点为依据确定病变的关键部位,再在准确的体表定位下,通过针刀疏通剥离方法对病变部位的肌肉粘连以及瘢痕进行松解,使颈部弓弦力学系统的力达到平衡,从而调节一系列骨质结构变化,进一步减轻颈部交感神经刺激和椎动脉压迫情况,缓解头晕、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及旋转不利等不适症状,从而治疗该病。

本研究结果表明:颈七刀疗法可有效改善交感型颈椎病的颈椎及伴随症状,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毫针针刺(P <0.01)。

10 参考文献

[1]李幼玲.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98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3):90 -91.

[2]SUN G,SHI B,ZHANG B,et al.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ilver needle-knife[J].ZhongguoZhenJiu,2015,35(4):400-402.

[3]娄思权,党耕町,蔡饮林.颈椎病的诊断标准[C]//全国第二次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青岛:山东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2:35-37.

[4]王海东.常见风湿骨病针刀规范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5-56.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江玲.温胆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08 -210.

[7]XUE R,SHEN Y,WANG L,et al.Early clinical effect of resecting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 anterior approach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sympathetic symptoms[J].Chin J Orthop 2013,33(2):105 -110.

[8]GU Q,JIANG D,WANG X,et al.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discharge of middle cervical ganglion[J].Int J Clin Exp Med,2014,7(11):4316-21.

[9]MUHEREMU A,SUN Y.Atypic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might be the result of stimulation on the dura mater and spinal cord[J].Med Hypotheses,2016,91:44-6.

[10]KALB S,ZAIDI HA,RIBAS-NIJKERK JC,et al.Persistent Outpatient Hypertension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Spinal Cord Dysfunction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Spinal Cord Damage among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J].World Neurosurg,2015,84(2):351 -7.

[11]张天民.针刀医学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56-166.

R681.5+5

B

10.3969/j.issn.1001 -6910.2017.11.23

1001-6910(2017)11-0047-04

杜小正,副教授,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lz-duxiaozheng@163.com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GZK-2017-10)

2017-08-15(编辑 田晨辉)

猜你喜欢
交感压痛针刀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有氧运动增强骨骼肌α2-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交感缩血管反应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SD大鼠骨骼肌交感缩血管反应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NO和α1—AR的作用
时空交感(外一篇)——杜甫《地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