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然
摘要:数学课外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方式之一,也是巩固课堂学习的有效形式之一。课外作业的设计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和综合自身的学习能力,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领悟能力稍弱更是需要有效的课外作业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整合,促进理解。由此可见,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下面笔者从“挖掘、设计、整合”几个方面来实践和探索课外作业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实践能力
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作业排斥不会主动地去完成,总是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催促下被动地进行,课外作业的設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收获效益低下。所以,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也很有讲究。
一、设计多样化的课外作业,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把抽象知识具体化,直观地传达给学生,而单纯靠在课堂上讲解学生是很难学会融会贯通的,仅仅只是理解而已。因此,课后作业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但是,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切忌过于单一,单一的作业形式会让学生疲乏没有兴趣,导致排斥课外作业无法完成,或者是敷衍了事,最终跟原本设想的通过课外作业学会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课外作业,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完“测量”这一知识点时,很多教师都会选择布置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习题以及配套练习之类的书面作业,常常忽视其他的作业形式。笔者建议广大的数学教师,应该适当给学生设计其他形式的作业,可以是动手量一量自己的桌子或者书本,记录下来,挖掘学生的动手能力。或者是设计两个同学组成一组,共同完成老师要求要测量的事物。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合作。又或者可以通过名为“小友谊”活动形式,鼓励学生课外帮各自的同桌量一下手臂、腿有多长,相互帮忙测量,及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运用了所学的测量知识。
二、设计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及其稳定性”时,除了完成课后习题,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仔细观察哪些建筑是三角形形状,它们是怎样起到稳定性的,并用笔记录下来,明天上课大家相互交流。设计这样的课后作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领域使无处不在的,也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感知去学习数学,这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察得到结论,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过程中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又如,在学习完“计量单位”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小宏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在放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他生病了,他身高14厘米,体重30吨,我背起他走了1000厘米。”请大家帮小宏找出错误的地方。这个题目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完知识点之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动手实践,能懂得正确的运用计量单位。
三、设计开放性的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不仅要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尽量避免思维定式,答案固定,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挥。作业的设计要提倡题设多角度、解决渠道广,思考方向多、操作形式多,完成结果多等。这样的课外作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而且是每个独立的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式都不一定一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来进行操作,通过这样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帮学校新建的图书馆定做窗帘,一共有4个窗户,窗宽为2米高为3米,要买多少布才足够?第二天作业反馈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同学直接是2x3x4=24(平方米);而有些同学则表示不认可认为按照生活中的逻辑买刚刚好的布不一定会够,要多买一点;又有同学表示不同意,应该把按照实际情况要把布的宽度和窗的宽度都考虑进去,因为这两则不一定是一样的,同学们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同学们发表的意见都对,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都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对生活的认知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融入其中,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立足于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宋锦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优化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4):108-109.
[2]田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2):95.
[3]王艳.例谈学生自主设计小学数学课外作业[J].基础教育研究,2015(12):74.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