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课堂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教学策略转变进行探索,以期对提高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转变
在如今的语文课课堂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仍旧采用教学传统模式,不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效率;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过分注重教学内容,却忽视了语文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缺乏激情,厌倦语文课。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语文老师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探索,以期对提高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一、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授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好的课堂教学效益,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悬念,抛砖引玉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探索问题的答案,课堂教学必定能够活起来。在教授高中语文小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桑迪亚哥在回到海港时,只剩下巨大的马林鱼骨架时,他是胜利者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讨论。进入课文,学生在分析课文后便能找出答案,进而分析人物性格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情境,由境入情
现代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感受到熏陶,由境入情。具体可采用多媒体、影视片段、微课等。例如,在讲授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可以利用影视片段来展示黑人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播放馬丁路德金的演讲视频。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因激奋而产生情感。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内容的结合,学生情绪激昂,并且对自由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利用朗读,以读增趣
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很重要的一种便是读。课堂上合理地运用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时候,让学习还原课文中的场景,分角色来朗读:甲同学朗读孔子的语言,乙同学朗读子路的语言,丙同学朗读曾皙的语言,丁同学朗读冉有的语言,戊同学读公西华的语言,老师来读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再加上人物的动作,把人物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活起来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二、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关键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改变过于注重教、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一)让学生学会自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如果学习仅仅是教师讲授教科书上的内容,那么学习是被动的,是非常枯燥的,是毫无乐趣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讲授梁思成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时,结合本校已有的建筑资源,让学生拿着课本走出教室,来到校门口,仔细观察,自主学习,体味中国建筑的美。
(二)让学生学会讨论
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不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有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开篇就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讨论。课堂上,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得出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文中的作用。
三、用活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也许仅仅是一行行的文字,如果不懂得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出现在脑中的只能是一个个抽象的概念,没有生动而美丽的画面,也就没有欣赏的乐趣,无法体味到语文的美,语文课堂也是低效的。高中语文中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其人文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用活教材,必然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锦瑟》的朦胧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或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自觉地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对诗歌意思进行理解,认真学习诗歌中的典故,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对《锦瑟》进行改编。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策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